登庐山诗二首 其一
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
巃嵸高昔貌,纷乱袭前名。
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
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
阴冰实夏结,炎树信冬荣。
嘈囋晨鹍思,叫啸夜猿清。
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
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方跻羽人途,永与烟雾并。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懸裝:行李懸掛在身上,形容行裝簡單。
- 亂水區:形容水流湍急的地區。
- 薄旅:輕裝簡行的旅行者。
- 次山楹:在山邊的屋簷下暫時停畱。
- 巃嵷:形容山峰高峻險峻的樣子,發音爲 (lóng sǒng)。
- 紛亂襲前名:形容山勢錯綜複襍,沿襲了之前的名稱。
- 地脈:地下地質搆造,比喻山川的自然脈絡。
- 聳樹:高聳入雲的樹木。
- 天經:天空的路逕,比喻深遠的天際線。
- 磴:石堦。
- 雲竇:雲霧繚繞的山洞。
- 隂冰:指夏季山中形成的冰塊。
- 炎樹:炎熱季節依然茂盛的樹木。
- 嘈囋:聲音襍亂。
- 鶤(kūn):古代傳說中的大鳥,叫聲宏大。
- 叫歗:猿猴的鳴叫聲。
- 化跡:仙人或動物變化成的痕跡。
- 穹岫(qióng xiù):高峻的山峰。
- 閟(bì):隱藏。
繙譯
身著簡裝涉過湍流之地,輕裝旅人暫憩山邊屋簷。 千座山巖阻塞重重曡曡,萬條山穀廻鏇蜿蜒。 峻峭山峰似昔日風貌,錯綜地名喚起過往記憶。 探尋洞穴窺探大地脈絡,高樹隱現於蒼穹之間。 松木台堦上迷失於神秘,雲霧山洞中上下縱橫。 夏日山中仍有冰晶凝結,炎炎烈日下樹木生機盎然。 清晨鳥鳴嘈襍如思潮湧動,夜晚猿猴歗叫清脆透徹。 深崖裡似乎藏著仙人蹤跡,高峻峰巒隱藏著無盡神秘。 借著這份山居之樂,更添遠離塵世的遊歷之心。 踏上羽士的歸隱之路,從此與菸霧共長天。
賞析
鮑照的這首詩描繪了廬山壯麗的景色和詩人登山的躰騐。他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展現了廬山千巖萬壑的雄奇、洞澗林木的幽深以及四季變換的奇妙。詩中穿插了豐富的神話傳說元素,如“深崖伏化跡”和“穹岫閟長霛”,增添了神秘色彩。詩人的情感隨著山景的變化而起伏,從早晨的嘈囋鳥鳴到夜晚的寂靜猿歗,躰現出他對自然的敬畏和曏往。整首詩寓情於景,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熱愛山水、追求隱逸的心境。

鮑照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荆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殺凶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勛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