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 其一十三壬午五日

葉葉跳珠雨。裏湖通、十里紅香,畫橈齊舉。昨夢天風高黃鵠,下俯人間何許。但動地、潮聲如鼓。竹閣樓臺青青草,問木棉、羈客魂歸否。盤泣露,寺鐘語。 夢迴酷似靈均苦。嘆神遊、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滿眼離騷無人賦,忘卻君愁弔古。任醉裏、烏烏縷縷。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別還於楚。採澗綠,久延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畫橈(ráo):船槳,這裏指代船隻。
  • 靈均:屈原的字。
  • 烏烏縷縷:形容醉後歌唱之聲。
  • 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這裏借指漢武帝。
  • 安期叟(sǒu):傳說中的神仙安期生。
  • 鄗(hào)池:古地名,在今河北省柏鄉縣北。

翻譯

雨珠如跳動的珍珠般灑落。裏湖相通,十里荷花散發着紅色的芳香,船隻齊齊出動。昨夜夢中,天風吹着高飛的黃鵠,向下俯瞰人間是何種模樣。只聽得大地震動,潮聲如鼓。竹閣樓臺旁長滿青青芳草,我問木棉,羈旅之客的魂魄是否歸來。盤中的露水如淚般滴落,寺廟的鐘聲傳來。 從夢中醒來,酷似屈原般痛苦。感嘆那神妙的遊歷,以前的一切都已不再,明天又是五月初五。滿眼都是《離騷》,卻無人能賦寫,忘記了君主的憂愁,也不再憑弔古人。任憑在醉中,發出烏烏縷縷的歌聲。那渺渺茫茫中的漢武帝和神仙安期生,一起在鄗池夜間分別後回到了楚國。我採摘澗邊的綠枝,長久地佇立着。

賞析

這首詞意境幽深,情感深沉。上闋通過描繪雨景、湖面、船隻、潮聲等景象,營造出一種壯闊而又略帶憂傷的氛圍。同時,通過問木棉羈客魂歸否,以及盤泣露、寺鐘語等細節,進一步烘托出一種孤獨和思念的情感。下闋以夢迴酷似靈均苦開篇,將自己的痛苦與屈原相比,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過去的懷念。滿眼離騷無人賦,忘卻君愁弔古,表現出作者對現實的無奈和對古代文化的追思。任醉裏、烏烏縷縷,則體現了作者試圖借酒消愁的心境。最後,詞中提到的茂陵安期叟、鄗池夜別等典故,增添了詞的歷史厚重感和神祕感。整首詞情景交融,用典恰當,將作者的情感與自然景象、歷史典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劉辰翁

劉辰翁

劉辰翁,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詞人。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爲後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爲《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爲一百卷,已佚。 ► 5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