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 · 閻羅王衆讚歎品第八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爲汝說。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衆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衆生獲脫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衆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爲我解說。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衆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衆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提衆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獅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慾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爲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
至於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衆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薩俱大慈悲,救拔罪苦衆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衆,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佛贊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衆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只。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爲殺害,聚集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唸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一切衆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衆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衆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衆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衆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閻羅天子:梵文Yamaraja,又稱閻摩王、閻羅王、魔王、閻王。縛罪人之義,爲地獄執法之王,即俗稱的閻羅王。
詣:音義,到也。多用於到自己尊敬的人那裏去,如長輩、聖人等。
恣:音字,任意,放縱。本經中之“恣”爲“任意”之意。
頭頭救拔:即處處、次次救難拔苦之意也。“頭頭”即“處處”、“次次”之意。
宿世:梵文Purva,即前生、前世、過去世之意。宿世之生存狀態,稱爲宿命;宿世所有之習慣,稱爲宿習;宿世所結之因緣,稱爲宿因、宿緣。宿世所造之業,稱爲宿業、宿行。宿,即久、舊、古之意。
蛇:,音元,即蝮蛇,亦稱“龜殼花蛇”。蝮蛇,別稱“草上飛”、“土公蛇”,是一種毒蛇,頭呈三角形,頸細,背灰褐色,兩側各有一行黑褐色圓斑,生活於平原及較低的山區,以鼠、鳥、蛙、蜥蜴爲食。蝮蛇在古代亦稱“虺”(音毀)。
蝮蠍:蝮,見上注。蠍,音歇,也稱“鉗蠍”,體長,頭胸部的螯肢和腳須均呈螯狀。棲於乾燥地帶,腹部長,有一尾刺,內有毒腺,捕食昆蟲,能螫人,醫學上以乾燥全蟲入藥,稱“全蠍”。
須臾:片刻,一會兒。一晝夜爲三十須臾,一須臾約合當今四十八分鐘。
咄哉:呵斥之語。咄哉:咄,音多,呵叱聲。發聲使人猛省。哉是語氣助詞,相當於“啊”、“嗨”之意。
提攜:攜,音協,攙、拉、提、扶的意思。提攜,領着手帶着往前走的意思。
偈:梵語伽他,譯作句頌、孤起頌、不重頌或作偈,偈陀。有幾種意思:依三十二字爲一組者,不問長短行別,稱爲一首‘盧伽陀’。不問三言乃至八言,凡四句者,謂之‘結句伽陀’。其中又分兩種:讚歎佛德者,爲孤起頌或不重頌;另一種爲經文,稱爲祗夜,譯作應頌、重頌。頌的意思是歌唱讚美,文句極爲美麗,略稱偈。又,偈者,竭也,把經中所有含義都包括盡了。
敕:音赤,告誡也。又,自上而下的命令也。這裏指鬼王命令,告誡屬下的小鬼應當保護禮拜、稱念、供養佛菩薩像及讀經的善人也。
歌樂弦管:歌,指唱歌;樂,樂器,音樂也;弦,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銅絲或鋼絲,這裏指樂器;管,管樂,指笛、簫一類的管子做的樂器。這裏指用唱歌或樂器來奏出、唱出種種音樂以取樂也。
精魅:精,指精怪,精靈。《首楞嚴經》雲:“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爲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魅,亦精怪也,精靈也,義同上述。此種精魅,於無真知正見之修行者,伺其貪求境界,則入其體,種種妖異變怪,令人疑爲神佛,以盲引盲終至墮入惡道也。
昧:,音昏,迷糊、神志不清楚,如頭昏目眩。又思想糊塗,不明事理,如《孟子·梁惠王上》雲:“吾,不能進於是矣”。昧,音妹,愚昧,無知,如昧於事理。經中之意謂:人於命終之時,六識不起作用,故如昏如昧,不明事理,不辨善惡,唯有隨業受報也。
無相:指一切諸法無自性,本性爲空,無形相可得,故稱爲無相。無相:謂真理之絕衆相也,又稱涅槃離男女等十相也。《涅槃經》雲:“涅槃名爲無相。以何因緣名爲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爲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依“有相”而言,有相者,有造作之相、有虛妄之相爲有相。故知無相者,乃無造作之相(非造作之能現),無虛妄之相也。
序
《閻羅王衆讚歎品第八》出自佛教經典《地藏經》。這一品講述了閻羅王和這許多鬼王等衆,共同讚歎地藏菩薩廣劫度生救苦的事蹟。
賞析
“閻羅”,全名梵語爲“閻摩羅社”,華譯爲縛。縛諸罪人之義。或譯爲“雙世”。彼於世中常受苦樂二報之義。如長阿含經雲:“彼閻羅王,晝夜三時有大銅鑊自然在前。若鑊出宮內,王見怖畏、捨出宮外。鑊出宮外,王見怖畏,舍入宮內。有大獄卒,捉閻羅王,臥熱鐵上,以鐵鉤擗口使開,洋銅灌之。燒其脣舌,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焦爛。受罪訖已,復與諸綵女,共相娛樂。彼諸大臣,同受福者,亦復如是。”譯雙王,兄妹二人並王之義。玄應音義雲:“閻摩,此雲雙,羅社,此雲王,兄及妹皆作地獄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雙王。”或譯平等王,平等治罪之義,系地獄之總司也。又譯爲遮止,謂止罪惡不使更造之義。淨度三昧經雲:“閻羅王者,昔爲毗沙國王,與維陀如生王共戰,兵力不敵,因立誓願爲地獄王。臣佐十八人,領百萬之衆,頭有角耳,皆悉憤懟同立誓曰:‘復當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閻羅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諸小王是。百萬之衆諸阿傍是。’”
根據下文,佛告地藏王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衆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由此證明,閻羅王與諸大臣,皆是不可思議菩薩,爲度脫地獄衆生而應現也。這閻羅王和這許多鬼王等衆,蒙佛放光集於天宮,既然聽到諸佛菩薩異口同聲讚歎地藏菩薩威神之力,又見如來親自贊嘆其功德,心想這地藏菩薩,大力教化地獄幽冥,而我閻王是這地獄的主人,亦應趁此因緣請問地藏菩薩,廣劫度生救苦的事蹟,並率衆鬼王同申讚歎,故有這閻羅王衆讚歎品第八之本末。
閻羅王和鬼王的大衆自述利生願力,間接的讚歎地藏菩薩。
這閻羅王和許多的鬼王,都是蒙了佛的放光和聲音而來集會,有的是跟了地藏菩薩的分身來的,但是這一般的鬼王,也無非是無相如來,權示現化,來利益我們閻浮州的衆生。
不單單有閻羅王,而且還有他的眷屬,所以叫做“衆”。“衆”,就是閻羅王的眷屬。“讚歎品”,讚歎什麼呢?讚歎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不可思議的智慧,不可思議的境界。
這一品講述了閻羅王衆參與集會,向世尊發問,既然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爲何衆生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世尊回答說,是因爲南閻浮提的衆生,其性剛強,難以調伏,結惡習重,纔在惡道之中,旋出旋入。就好比迷路人遇見善知識,告知所走的是一條險道,並帶領他走上好路。如果該迷路人仍然迷誤,就有可能再次走上險道,受到損害。地藏菩薩救度衆生也是如此,“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然後,惡毒鬼王發願救護衆生,世尊亦囑梵王帝釋等衛護鬼王部屬。主命鬼王亦發願於生死時利益衆生,告誡衆生於生時、死時,慎勿殺害,飲酒食肉,而應當設大供養,轉讀尊經,稱佛菩薩名號,獲大利益。最後,世尊爲主命鬼王授記於未來世做佛,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所度天人,不可限量。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啓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
► 156篇诗文
釋迦牟尼的其他作品
- 《 維摩詰經 ·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利益存亡品第七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一章 · 出家證果 》 —— [ 周 ] 釋迦牟尼
- 《 金剛經 · 第十二品 · 尊重正教分 》 —— [ 周 ] 釋迦牟尼
- 《 金剛經 · 第十七品 · 究竟無我分 》 —— [ 周 ] 釋迦牟尼
- 《 閻浮衆生業感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三十七章 · 念戒近道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圓覺經 · 序分 》 —— [ 周 ] 釋迦牟尼
相关推荐
- 《 分身集會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如來讚歎品第六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地獄名號品第五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忉利天宮神通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稱佛名號品第九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 —— [ 周 ] 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