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鳶賦
註釋
- 馴鳶(yuān):被馴化的鳶鳥。鳶,一種猛禽。
- 青城:道家仙山。
- 絳宮:神話中天帝或仙人所居宮殿。
- 玉塞:玉門關,這裏借指邊關。
- 憩(qì):休息。
- 窮:窮盡。
- 銜石矢:像精衛填海那樣銜石,此處指有所追求。
- 顇(cuì):同「悴」,憔悴。
- 癢:此處指力竭神疲。
- 騖(wù)跡:追求蹤跡。
- 丹丘:神話中神仙之地,此處借指高雅之地。
- 青田:山名,相傳爲鶴的棲息之所,常用來比喻高雅美好的境地,這裏代指高雅的境界。
- 逸響:美妙的聲音。
- 勁翮(hé):有力的翅膀。翮,鳥的翅膀。
- 煙道:高空的道路。
- 天步:天下,天的運行規律。這裏引申爲廣闊天地。
- 負郭:靠近城郭。
- 昌亭之遇:韓信貧寒時曾在南昌亭長家寄食,後人常用「昌亭之遇」指貧困時受人接濟。
-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 晦:隱藏。
- 混塵濛:混在塵世之中。
- 怍(zuò):慚愧。
- 誕暢:放縱暢快。
- 寥廓:廣闊空遠。
翻譯
在茫茫大海之上,在悠悠白雲之中,有那仙家的青城和絳宮。它像是金山上驚飛的斷鶴,玉門關外受驚的鴻雁。它認爲江湖的波瀾不夠它憩息,天地宇宙的道路也不足以讓它窮盡探索。它始終懷着志向如銜石的精衛,最終卻不經意地觸碰到了金籠。傍晚的它聲音悽慘,在秋風吹拂下影子也滿是哀怨。
罷了!它本是氣勢高昂、志向遠大,卻最終神情憔悴、智慧疲竭。白白地追求仙人遨遊的蹤跡,最終卻陷入世俗的羅網。還不如這馴化的鳶鳥,仍能有寬廣的想象。它因不能有那神仙境界般的美麗資質而慚愧,也漸漸沒有了高雅美妙的聲音。它隨着大道的變化而浮沉,順着時勢的更替而俯仰。離開不是因爲內心恐懼,被馴化也並非是由於外界的獎賞。
它有力的翅膀揮動能帶來狂風,雄偉的姿態可以觸及雲霧。它的力量能掌控高空之路,精力能巡視天地之間。它本來懷有沖天的宏大志向,卻只能接受園庭近距離的照顧。它的身體雖然被困在城闕之中,然而凌雲之志已然在雲霄之路上形成。就如同陳平住在靠近城郭的簡陋居所,韓信有在昌亭長家寄食的境遇。這就像那些通達事理的人隱藏自己的才華,混雜在塵世中自我寄託。又像君子內含大道,身處蓬蒿之中也不慚愧。它悲痛那白白懸掛的誘餌,痛心聽到絃音就自己墜落。所以就放開胸懷在放縱暢快中生活,將心兒寄託在廣闊的天地之間。
賞析
《馴鳶賦》是王勃頗具特色的作品。全文借馴鳶的遭遇,委婉地表達了作者內心複雜而深沉的情感,融情於物,寄意深遠。
開篇描繪出海上雲中、青城絳宮般高遠空靈的奇幻景象,以「斷鶴」「驚鴻」來形容馴鳶本應有的自由不羈,突出其志向遠大,看似充滿生機與力量,實則爲下文命運的轉折埋下伏筆。
「謂江湖之漲不足憩,謂宇宙之路不足窮」深刻地刻畫了馴鳶原本豪邁的氣魄和壯志,但「終銜石矢,坐觸金籠」卻筆鋒一轉,展現了其命運的無常和無奈,被囚的它「聲酸夕露,影怨秋風」,充滿了哀怨與悽苦。這種前後的巨大反差,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遭受挫折的痛惜。
「已矣哉」之後的部分,作者借馴鳶抒懷,探討了人生境遇與選擇。通過「力制煙道,神周天步」「鬱霄漢之弘圖」寫出馴鳶本有宏大志向,卻最終「質雖滯於城闕」,如同歷史上的陳平、韓信,雖有才華,也曾歷經困境。這反映出作者對自己命運的感懷,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思考。同時,「與道浮沉,因時俯仰」「放懷於誕暢,寄心於寥廓」表現出一種面對困境時的豁達,雖身處俗世樊籠,卻依然試圖在精神上保持超脫。
文章辭藻華麗,多用鋪陳描繪,運用豐富的神話意象和歷史典故,如青城、絳宮、陳平、韓信等,營造出深邃的文化意境,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在展現作者文學才華的同時,也爲我們呈現出一種複雜而動人的生命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