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 於是,佛祖對彌勒菩薩說:“你去維摩詰那裏探視病情吧?”彌勒回稟佛祖:“世尊,我恐怕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爲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祕藏無不得入,降伏衆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於是衆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鹹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衆、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
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衆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牀,以疾而臥。
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牀。
時維摩詰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
維摩詰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衆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衆生病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爲衆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衆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癒,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衆生,愛之若子。衆生病,則菩薩病;衆生病癒,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
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
維摩詰言:「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又問:「以何爲空?」
答曰:「以空空。」
又問:「空何用空?」
答曰:「以無分別空故空。」
又問:「空可分別耶?」
答曰:「分別亦空。」
又問:「空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
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一切衆生心行中求。又仁者所問:『何無侍者?』一切衆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衆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
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爲何等相?」
維摩詰言:「我病無形不可見。」
又問:「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又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衆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
維摩詰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衆生;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衆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衆病。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
文殊師利言:「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
維摩詰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爲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衆生想,當起法想,應作是念:但以衆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彼有疾菩薩,爲滅法想,當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是即大患,我應離之。云何爲離?離我、我所;云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云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於平等;云何平等?爲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爲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無決定性,得是平等,無有餘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是有疾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設身有苦,念惡趣衆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衆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爲斷病本而教導之;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爲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
「文殊師利!是爲有疾菩薩調伏其心。爲斷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爲無慧利。譬如勝怨,乃可爲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薩之謂也。
「彼有疾菩薩,應復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衆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觀時,於諸衆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舍離。所以者何?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愛見悲者,則於生死有疲厭心。若能離此,無有疲厭,在在所生,不爲愛見之所覆也。所生無縛,能爲衆生說法解縛。如佛所說: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若自無縛,能解彼縛,斯有是處。是故菩薩不應起縛。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薩解。又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何謂無方便慧縛?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衆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是名無方便慧縛。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衆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謂無慧方便縛?謂菩薩住貪慾、嗔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衆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何謂有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慾、嗔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衆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文殊師利!彼有疾菩薩,應如是觀諸法。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爲慧;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而不厭倦,是名方便。又復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爲慧;設身有疾,而不永滅,是名方便。」
「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復不住不調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離此二法,是菩薩行;在於生死,不爲污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非垢行,非淨行,是菩薩行;雖過魔行,而現降衆魔,是菩薩行;求一切智,無非時求,是菩薩行;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行;雖觀十二緣起,而入諸邪見,是菩薩行;雖攝一切衆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空,而植衆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衆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衆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雖行四念處,而不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雖行五根,而分別衆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雖行八聖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雖行止觀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爲現其身,是菩薩行;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雖得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衆,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拼音
序
維摩詰所說經是佛教大乘經典。一稱《不可思議解脫經》,又稱《維摩詰經》《淨名經》。後秦鳩摩羅什譯有3卷,14品。敘述毗耶離(吠舍離)城居士維摩詰,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過他與文殊師利等人共論佛法,闡揚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義旨爲“彈偏斥小”“嘆大褒圓”,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責歪曲佛道的絕對境界。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農曆4月13), 一譯“鳩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爲名門。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羣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嫺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爲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爲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爲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爲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
鳩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 17篇诗文
鳩摩羅什的其他作品
- 《 維摩詰所說經 · 不思議品第六 》 —— [ 晉 ] 鳩摩羅什
- 《 維摩詰所說經 · 菩薩品第四 》 —— [ 晉 ] 鳩摩羅什
- 《 維摩詰所說經 · 觀衆生品第七 》 —— [ 晉 ] 鳩摩羅什
- 《 維摩詰所說經 ·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 [ 晉 ] 鳩摩羅什
- 《 維摩詰所說經 · 佛道品第八 》 —— [ 晉 ] 鳩摩羅什
- 《 維摩詰所說經 · 香積佛品第十 》 —— [ 晉 ] 鳩摩羅什
- 《 維摩詰所說經 · 囑累品第十四 》 —— [ 晉 ] 鳩摩羅什
- 《 維摩詰所說經 · 佛國品第一 》 —— [ 晉 ] 鳩摩羅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