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二十三首(其十一)

· 李賀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騏驎。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拼音

注釋

騏驎(qí lín):良马。《戰國策·齐策四》:「君之廄馬百乘,無不被繡衣而食菽粟者,豈有騏麟騄耳哉?」 鹽坂(bǎn):《戰國策·卷十七·〈楚策四·汗明見春申君〉》:「汗明曰:『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今僕之不肖,阨於州部,堀穴窮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獨無意湔拔僕也,使得為君高鳴屈於梁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內馬:宮廷所養的馬。
  • 銀韉(jiān):銀色的馬鞍墊。
  • 騏驎:良馬。
  • 蹭蹬(cèng dèng):路途險阻難行,這裡指遭遇睏境。
  • 溘(kè):忽然。

繙譯

宮人們得到了駿馬賞賜,馬配上了銀質的馬鞍墊和刺綉著騏驎圖案的裝飾。可是這些馬在中午時分的鹽坂上,艱難前行遭遇睏境後忽然就埋沒於塵世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宮廷馬匹的遭遇,以馬喻人,表達了對人才被埋沒、浪費的惋惜。開頭寫駿馬被賜予宮人,看似受寵,接著寫它們在鹽坂上艱難蹭蹬,最終溘然埋沒於風塵,暗示了即使有才能(如駿馬),在不恰儅的環境和境遇下,也無法施展才華,被無耑荒廢,具有深刻的社會寓意和感慨。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

李賀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