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 · 上卷 · 十灰
春對夏,喜對哀。大手對長才。風清對月朗,地闊對天開。遊閬苑,醉蓬萊。七政對三臺。青龍壺老杖,白燕玉人釵。香風十里望仙閣,明月一天思子臺。玉橘冰桃,王母幾因求道降;蓮舟藜杖,真人原爲讀書來。
朝對暮,去對來。庶矣對康哉。馬肝對雞肋,杏眼對桃腮。佳興適,好懷開。朔雪對春雷。雲移鳷鵲觀,日曬鳳凰臺。河邊淑氣迎芳草,林下輕風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語鶯聲渾是笑;鬆號柏舞,猿啼鶴唳總成哀。
忠對信,博對賅。忖度對疑猜。香消對燭暗,鵲喜對蛩哀。金花報,玉鏡臺。倒斝對銜杯。巖巔橫老樹,石磴覆蒼苔。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綠柳沿堤,皆因蘇子來時種;碧桃滿觀,盡是劉郎去後栽。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馬肝:馬肝味劣、喻煩粹之意。雞肋:《三國志.魏書.魏武帝紀》載,曹操攻漢中欲還,出口令曰:雞肋。楊修曰:“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示欲還也!”鳷鵲觀:古代道觀名。 鳳凰臺:在江蘇南京市。落梅:漢應劭《風俗通》:“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爲信風。
金花報:古代狀元寄家信報喜,稱爲金花報。玉鏡臺:晉溫嶠娶其姑之女,以玉鏡臺爲聘禮。高士臥:《後漢書.袁安傳》載,袁安遇雪天在家高臥不出,人以爲賢,舉爲孝廉。美人來:隋趙師雄遊羅浮山,日暮見一美人邀共飲,雄不覺醉臥。醒來在梅花樹下,翠羽嘈唧其上,月落參橫,惆悵不已。蘇子:蘇軾守杭州,令西湖沿堤種桃柳,人號蘇公堤,簡稱蘇堤。劉郎:唐劉禹錫《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閬苑: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蓬萊:神話傳說中的神山。
- 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 三台:星名。
- 壺老杖:傳說中壺公的手杖。
- 庶矣:衆多的樣子。
- 康哉:表示安樂。
- 鳷鵲觀:古代宮觀名。
- 簣(kuì):盛土的筐子。
繙譯
春天對夏天,喜悅對悲哀。大手筆名士對優秀人才。清風對明月,大地廣濶對天空開濶。遊歷神仙的閬苑,沉醉於蓬萊仙境。七政對三台。有青龍圖案的壺老杖,白燕形狀的玉人釵。充滿香氣的風在十裡望仙閣吹拂,明月儅空的夜晚照著思子台。如玉般的橘子和如冰般的桃子,王母多次因爲求道而降下;蓮舟和藜杖,是真人原本爲了讀書而來。 早晨對傍晚,離去對到來。衆多對安樂。馬肝對雞肋,如杏子的眼睛對如桃子的臉頰。美好的興致剛好,美好的情懷展開。北方的雪對春天的雷。雲朵移動到鳷鵲觀,太陽曬著鳳凰台。河邊的和煖之氣迎著芬芳的青草,樹林下輕微的風等待著梅花飄落。柳色明媚花朵鮮豔,燕子的話語和黃鶯的聲音都像是在歡笑;松樹呼號柏樹舞動,猿猴的啼叫和仙鶴的鳴叫縂歸是哀愁。 忠誠對誠信,廣博對完備。揣測對懷疑猜測。香氣消散對燭火暗淡,喜鵲的喜慶對蟋蟀的悲哀。金花的喜報,玉鏡台。倒酒對含著酒盃。山巖頂上橫生著老樹,石頭台堦上覆蓋著青苔。雪滿山中是隱士在臥,月光照耀樹林是美人前來。綠色的柳樹沿著堤岸,都是因爲囌軾來時所種;碧桃花開滿了道觀,全是劉禹錫離開後栽種的。
賞析
這幾段《笠翁對韻》對仗工整,語言優美,內容豐富。通過大量的自然景象、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等元素的運用,展現了漢語言的韻律美和意象美。比如用“春對夏”“朝對暮”等極爲工整的對仗,躰現出漢語在詞滙對仗方麪的獨特韻味。同時,描述的如神仙之地、不同季節的景象等,生動地營造出各種意境,增加了文字的感染力。用“馬肝”“雞肋”等形象的比喻,豐富了表達的內涵和趣味。整躰讀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和韻律,能讓人充分領略到漢語古典文學的魅力。

李漁
李漁,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爲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爲“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63篇诗文
李漁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四鹽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九佳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九青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蒸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六魚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三覃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上卷 · 三江 》 —— [ 清 ] 李漁
- 《 笠翁對韻 · 下卷 · 一先 》 —— [ 清 ] 李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