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羣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釋

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爲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爲五十八字,上下闋各兩仄韻,三平韻。 昏:昏暗,羅帳:古代牀上的紗幔。 斷雁:失羣孤雁 僧廬:僧寺,僧舍。 星星:白髮點點如星,形容白髮很多。左思《白髮賦》:「星星白髮,生於鬢垂。」 無情:無動於衷。 一任:聽憑。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滅南宋。宋元之際的詞人,經歷了這一滄桑變故,其國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其中,蔣捷是頗有代表性的作家。蔣捷用詞作來抒發黍離之悲、銅駝荆棘之感,表現悲歡離合的個人遭遇,其中《虞美人·聽雨》便是這一時期創作中的代表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這是一首小令,卻槪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爲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衹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灕,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賞析

歷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裏,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它展現的雖然衹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箇「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盡管這屬於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衹是「不識愁滋味」的靑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恆而短暫的。以這樣一箇歡快的靑春圖,反襯後面的處境的凄凉。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一箇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風急雲低的江秋雨圖,一隻失群孤飛的大雁。這裏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裏的遊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時時涌在心頭。這時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這一箇「斷」字,聯繫了諸多意境,同斷腸聯繫在一起,同親情的斬斷聯繫在一起,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點綴的「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凉心境。壯年之後,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爾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而今聽雨」的畫面,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髮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凉,在十餘字中,一覽無餘。江山己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卻已木然無動於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歷得出的結論,蘊有無限感傷,不盡悲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幷沒有眞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衹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欲説還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畫面前後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槪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旣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箇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迹,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蔣捷

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字勝欲,號竹山。先世爲宜興鉅族。宋度宗咸淳十年(西元一二七四年)進士。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遁跡不仕。家居竹山,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元成宗大德間,憲使臧夢解、陸義齋交章薦其才,卒不就,氣節爲時人所重。平生著述以義理、小學爲主,尤工詞,與周草窗、王碧山、張玉田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故國之思、山河之慟,詞風兼融豪放婉約,以悲凉清俊、蕭寥疏爽爲主,旣無辛派後勁粗放直率之病,亦無姜派末流刻削隱晦之失。詞調時有清新輕快之作,不似時人碧山、玉田詞一味低沉陰暗,尤以造語奇巧之作,於宋季詞壇獨標一格,卓然成家,下啓淸初陽羡詞派。淸劉融齋謂:「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練縝密,語多創獲。其志視梅溪較貞,視夢窗較清。劉文房爲『五言長城』 ,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 歟!」有《竹山詞》(存詞九十餘首)、《小學詳斷》等著作傳世,其中《竹山詞》一巻,收入毛汲古《宋六十名家詞》本、《彊邨叢書》本, 又《竹山詞》二卷,收入渉園影宋元明詞續刊本。淸 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巻八》有傳。 ► 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