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右軍:晉·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後稱羲之爲「右軍」。
裹鮓:晉·王羲之 《裹鮓帖》的省稱。
楮君:指紙。宋·岳珂《桯史·周夢與釋語》:「士擲其報章於門而去。閽者白之,曰:『正自乏楮君,就席以爲室間書庋。』」
毛穎:毛筆的別稱。因唐·韓愈作寓言《毛穎傳》以筆擬人,而得此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右軍: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他曾任右軍將軍。
- 清真:純潔質樸。
- 落筆:指下筆寫字。
- 思入神:思緒進入神妙的境界。
- 《裹鮓》:指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鮓」(zhǎ)。
- 子鸞:南朝宋畫家劉瑱的字。
- 蒼藤古木:形容古老而有韻味的景象。
- 楮君:紙的別稱。
- 毛穎:毛筆的代稱。
翻譯
王羲之更加瀟灑純潔質樸,下筆寫字時思緒奔騰而入神妙之境。他的《裹鮓》作品若是能長久存於世間,劉瑱未必就能令人驚歎。那蒼藤古木有着千年的意韻,而野草閒花又能有幾日的春光呢。書法的真傳已經很久沒有流傳了,紙和筆又能向誰去陳述呢。
賞析
這首詩是趙孟頫對書聖王羲之的讚美以及對書法傳承的感慨。詩中高度讚揚王羲之的書法瀟灑且有清真之氣,其創作時思如泉涌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通過與子鸞對比,更突出王羲之作品的傑出。「蒼藤古木千年意」體現出古典書法的韻味之深厚,而「野草閒花幾日春」暗示瞭如過眼煙雲般稍縱即逝的事物。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書法傳承困境的憂慮與遺憾,反映出趙孟頫對書法藝術的深刻思考和關注。整體意境深沉,既有對古代大師的敬仰,也有對藝術傳承問題的思索。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
趙孟頫的其他作品
- 《 天冠山題詠 》 —— [ 元 ] 趙孟頫
- 《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趙孟頫
- 《 天冠山題詠二十二首 其十五 學堂岩 》 —— [ 元 ] 趙孟頫
- 《 和黄景杜雪中即事 其三 》 —— [ 元 ] 趙孟頫
- 《 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膽巴碑) 》 —— [ 元 ] 趙孟頫
- 《 送王月友歸杭州 其一 》 —— [ 元 ] 趙孟頫
- 《 楊堅州治水歌 》 —— [ 元 ] 趙孟頫
- 《 修竹賦 》 —— [ 元 ] 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