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淺紅色的桃花,落英繽紛,此情此景引發了主人公青春易逝的感傷。主人公站在裝飾華美的樓房裏,待酒宴結束,賓客都走了,獨自憑欄以解愁憂。
夕陽下芳草綿延千里,就連貴族子弟也不免煩憂。轉眼間已到黃昏時分,明月下,不知何處傳來的幽幽笙咽,闌前佇立着的是無語人。
注釋
冷(cēng)紅:淡紅,這裏指代桃花。
闌珊:殘、將盡。
畫樓:裝飾華美的樓房。
萋(qī)萋:草木茂盛貌。
王孫:王的子孫,後泛指貴族子弟。
鳳笙(shēng):即笙。本指四寸長、十二簧的笙,因其像鳳之身,故稱爲“鳳笙”。
闌干,最早指一種竹子木頭或者其他東西編織的一種遮擋物。
序
《臨江仙·冷紅飄起桃花片》是南唐詞人馮延巳所寫的一首詞。全詞寫景,寫出了暮春三月的景象,表達對青春易逝的感傷,以及作者被貶官後的千愁萬緒。
南唐中主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十二月,馮延巳同父異母延魯銳於功名,積極鼓譟發動伐閩戰役。爲此,馮延巳當面告誡其弟:「士以文行飾身,忠信事上,何以用行險以要祿(我們用文學德行來完善自己,忠誠守信對待上司、哪用得着劍走偏鋒的獲得利益)。」延魯一意孤行,回答道:「兄自能如此,弟不能愔愔待循資宰相也。」
保大三年六月,馮延魯夥同陳覺、魏岑等假傳聖旨,擅自進攻福州。中主大怒。馮延魯等卻以兵已集結行不可止爲由,增兵進討。保大五年,馮延魯潰敗。馮延巳被罷去官職,開始了三年的貶謫生涯。在撫州,也就是現在的江西臨川,遠離金陵,愁緒滿懷。暮春時分,馮延巳寫下《臨江仙·冷紅飄起桃花片》以表達滿腹憂愁。
起句「冷紅飄起桃花片,青春意緒闌珊。」昭示人們已到了暮春三月,春天即將過去,象喻着南唐小朝廷的敗落已初露端倪。
「畫樓簾幕卷輕寒」,象喻富麗堂皇的宮室已包孕着難以擺脫的令人寒心的隱患。酒餘人散後,由喧鬧歸於寂靜,更增添了主人公孤寂的心緒,獨自憑欄以解愁憂。
「夕陽千里連芳草,萋萋愁煞王孫。」緊承上闋,敘寫遠眺所見。夕陽下芳草綿綿,牽動着主人公的愁緒。
最後兩句「鳳笙何處,明月照黃昏」點明時間已由夕陽轉到了黃昏,主人公在闌前憑望的時間就可想而知了。溶溶月光下,主人公獨自一人憑闌憂傷。整個境界是那麼的靜謐、孤悽、又帶着難以言説的憂愁和感傷。
這首詞的最大特點是寫愁的不確定性和朦朧性。詞中的憂愁,寫來迷茫朦朧,含而不露。詞中的憂愁「閒情」,常常很難確指是什麼性質的憂愁,從而留給讀者更大的自由創造聯想的空間。《臨江仙·冷紅飄起桃花片》是言情之作,突破了詞人一己抒懷的跡象,開始觸及人生的苦悶,詠歎世事的坎坷,不期然地揭示出人生路上多困難,自己獨自面對需要歸屬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