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 沉醉東風

班定遠飄零玉關,楚靈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張柬之老來遭難。把個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懶。 昨日顏如渥丹,今朝鬢髮斑斑。恰纔桃李春,又早桑楡晩。斷送了古人何限,只爲天地無情樂事慳,因此上功名意懶。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班定遠飄零玉關」句:班定遠,即班超。超以戰功封定遠侯。年老思鄉,因上疏請求調回關內説:「蔬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楚靈均憔悴江干」句:屈原,楚國人,字靈均,故稱「楚靈均」。《楚辭·漁父》中寫道:「屈原旣放,淤於江潭,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 「李斯有黃犬悲」句:李斯,秦國的丞相。他在秦統一六國,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鬬爭中起過很大的作用。後被二世所殺。臨刑時,他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陸機有華亭嘆」句:陸機,字士衡,西晉的文學家,所作《文賦》爲我國古代重要的文學論文。後被讒,爲司馬穎所殺。臨刑,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見《晉書·陸機傳》。 「張柬之老來遭難」句:張柬之,字孟將,襄陽(今屬湖北)人。中進士後,累遷至監察御史,武周後期,曾任宰相。後被武三思所排擠,貶爲新州司馬,憤恨而死。 「把箇蘇子瞻長流了四五番」句:蘇子瞻,即蘇軾,北宋大文學家、大書畫家。神宗時,被貶爲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團練副使。哲宗時,新黨再度執政,又被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陽縣),六十三歲時被遠徙瓊州(今海南島)。赦還的第二年,死於常州(今江蘇省常州市)。 渥丹:塗上紅的顔色。形容紅潤而有光澤。《詩·秦風·終南》:「顔如渥丹。」 又早桑楡晩:又已到了晩年。《後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楡。」東隅,本指日出的地方,桑楡,本指日落的地方。後因以「桑楡」喩人的晩年。 慳:吝嗇,慳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班定遠:班超,字仲升,東漢名將,封定遠侯。晚年因久居偏遠的西域,年老思歸,上疏請求調回,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之語。(「定」讀音:dìng)
  • 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北,爲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 楚靈均:屈原,字靈均,戰國時楚國人,著名的愛國詩人。他曾被放逐到沅、湘流域,故說「憔悴江干」。(「均」讀音:jūn)
  • 江干:江邊。
  • 李斯:秦代政治家,曾爲秦始皇的丞相,後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咸陽,臨刑前對其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斯」讀音:sī)
  • 黃犬悲:李斯將被處死時,想起不能再和兒子一起帶着黃狗去打獵,感到悲傷。
  • 陸機:西晉文學家,吳郡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後被讒害,臨死時感嘆:「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陸」讀音:lù)
  • 華亭嘆:陸機對故鄉華亭的思念和嘆息,也表達了他對命運的無奈和悲哀。
  • 張柬之:唐代宰相,曾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恢復唐中宗的皇位。後被武三思陷害,流放瀧州,憂憤而死。(「柬」讀音:jiǎn)
  • 蘇子瞻:蘇軾,字子瞻,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多次被貶謫,曾被流放到黃州、惠州、儋州等地。(「瞻」讀音:zhān)

翻譯

班超在遙遠的玉門關外漂泊,屈原在江邊面容憔悴。李斯有不能再和兒子帶黃狗打獵的悲哀,陸機有對華亭的嘆息。張柬之到老了還遭遇災難。蘇軾屢次被長期流放。因此對功名心灰意懶。 昨天還是容顏紅潤,今天就已經兩鬢斑白。纔剛剛是桃李盛開的春天,又早早到了桑榆晚景的時候。葬送了多少古人啊,只因爲天地無情,歡樂的事情太少,所以對功名也就沒了興趣。

賞析

這首曲子列舉了班超、屈原、李斯、陸機、張柬之、蘇軾等歷史人物的不幸遭遇,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命運多舛的感慨。作者通過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許多有才能的人遭受迫害和磨難的現實,也表現了自己對功名利祿的淡漠和對人生的思考。 曲子的前半部分,通過一系列歷史人物的悲劇命運,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氛圍。後半部分則從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入手,進一步強調了對功名的厭倦。整首曲子語言簡練,意境蒼涼,透露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滄桑感和人生無奈感。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