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還見:一作「還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草昧:形容時世混沌初開,矇昧未化,這裏指天下初亂之時 。
- 謳歌:歌唱、頌歌,這裏代指百姓的擁戴讚美。
- 歷數:指帝王相繼的次序,引申爲朝代更替的天命。
- 風塵:指戰亂、社會動盪。
- 社稷:代指國家。
- 翼亮:輔助,輔佐。
- 貞:正,這裏指發揚。
- 丕承:很好地繼承。「丕(pī)」,大。
- 戢(jí):止息,收起。
- 聖圖:帝王的規劃、謀略。
- 宗祀:宗廟祭祀,這裏指代國家。
- 盤空曲:盤旋於曲折、深邃的空間。
- 熊羆(pí):熊和羆,泛指猛獸,常用來形容 guard、守護的威猛力量 。
- 翠微:輕淡青蔥的山色,這裏指山。
- 五雲:五色瑞雲,古人認爲是吉祥的徵兆。
翻譯
在天下初亂、混沌未開之時英雄崛起,百姓擁戴,天命歸於唐室。 靠手中三尺寶劍闖過無數戰亂,穿一件戎衣便奠定了國家大業。 賢臣輔佐太宗發揚文德,繼承大業後又止息武力 。 帝王的謀略如天空般廣大,大唐國運如太陽般光輝燦爛。 昭陵曲折地坐落在深邃的山林中,威猛的石像如熊羆般守護着青山。 再次踏上這兩旁長滿松柏的道路,又彷彿看到五色祥雲飄飛。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重遊唐太宗昭陵時所作。詩開篇回顧了唐高祖、唐太宗順應天命,在亂世中崛起,憑藉武力開創基業的歷史。「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形象地寫出了太宗的英武以及建國的不易。接着詩人歌頌唐太宗時期文德與武功的相得益彰,讚歎大唐的宏偉規劃和昌盛國運。後半部分描寫昭陵的宏偉肅穆,「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以陵寢的幽深神祕、守衛的威嚴莊重烘托出昭陵的神聖不凡。最後「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借再次見到的祥雲朵朵,表達對大唐昔日輝煌的追懷與對國家復興的美好心願。全詩融歷史敘事、頌讚與抒情爲一體,將詩人對唐太宗英主的崇敬以及對大唐命運的憂思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感深沉,意境雄渾,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