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拋棄那微不足道的名位,歸隱後多麽暢快,笑聲傳到白雲外。三五個知心朋友相聚,無所顧忌地開懷痛飲又有什麽妨礙?酒足飯飽後揮袖起舞,衹嫌天地太窄。
注釋
淸江引:曲牌名。南曲屬仙呂入雙調;北曲又叫《江兒水》,屬雙調。五句。字數定格為七、五、五、五、七。多用為小令。
微名:微不足道的名聲。這裏指作者視功名權力如浮塵。
去來:源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指歸隱。
白雲:比喩歸隱。梁·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衹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知音三五人:典出《論語》。孔子與弟子各言其志,曾點曰:「暮春者,春服旣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吾曰與點也。」三五,本是約數,表示人數不多。
序
《淸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是元代貫雲石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寫了作者棄官歸隱後和朋友們聊天喝酒的愉悅生活,曲中表達了作者擺脫束縛、縱情詩酒、笑傲林泉的優遊與暢快之情。全曲無一景語,直抒胸臆,眞率豪爽。末句用夸張手法,極寫其曠達情懷,動人心絃。
貫雲石在任翰林學士期間,對朝廷險惡的政治鬬爭有深刻的了解。他在元仁宗延祐元年(西元一三一四年) 「稱疾辭還江南」,結束官場生涯,即爲此故。此曲是作者於延祐元年辭官之後在南遊途中所作,寫於作者辭官初至杭州之時。
此曲開頭便以「棄微名去來心快哉」直陳主題。視功名爲微名,體現了其不追名逐利的性格態度。「棄」是主動放棄,貫雲石本是將門勛臣的後裔,年紀尙輕便仕途暢達,將來必定大有作爲,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毅然辭官而去,這種與眾不同的選擇,自然比平常人的境界要高出一等。
接著,「一笑白雲外」正是對「心快哉」的進一層闡釋。此時,作者已擺脫了醜惡官場,身處「白雲外」,即回歸田園,樂享自然之趣。這對於熱愛自由的貫雲石而言,的确値得放聲「一笑」。這五箇字承接上文,語氣短促,暢快淋灕。
「知音三五人」句中隱含了作者辭官後南遊路上與志同道合之人相遇相知之事,其中包括他在梁山泊與漁翁吟詩夜話,在普陀山同詩僧魯山共賦美景,與各路知音詩酒唱和。擺脫世俗桎梏,回歸本性,又兼有好友相伴,自然生起「痛飲何妨礙」的豪興。這幾句描寫環環相扣,意境渾成,充分展現了作者的自在與痛快。而最後一句「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夸張而不張揚,體現了作者率眞自然、豪邁奔放的性情。這種酒後流露眞性情的描寫,更顯出作者對自由的追求。
這首散曲貫穿著不羈奔放之情,筆調率眞,性情豪放,生動展現了作者蔑視功名、豪放不羈的形象。

貫雲石
原名小云石海涯,阿里海涯之孫。父名貫只哥,雲石遂以貫爲氏,號酸齋。年十三,膂力絕人,使健兒驅三惡馬疾馳,持槊立而待,馬至騰上之,越二而跨三。運槊生風,觀者辟易。或挽彊射生,逐猛獸,上下峻阪如飛,諸將鹹服其趫捷。稍長,折節讀書。初襲父官爲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永州,一日,解所綰黃金虎符,讓弟忽都海涯佩之。北從姚燧學,燧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俄選爲英宗潛邸說書秀才。仁宗踐祚,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乃稱疾辭還江南,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贈集賢學士、中奉大夫、護軍,追封京兆郡公,諡文靖。酸齋晚年爲文日邃,詩亦衝澹,草隸等書,變化古人,自成一家。其視死生若晝夜,絕不入念慮。臨終有辭世詩云:「洞花幽草結良緣,被我瞞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圓。」洞花、幽草,蓋二妾名也。酸齋休官辭祿後,或隱屠沽,或侶樵牧,常於臨安市中立碑額「貨賣第一人間快活丸」,人有買者,展兩手,一大笑示之,領其意者,亦笑而去。一日,錢唐數衣冠士人遊虎跑泉,飲間賦詩,以「泉」字爲韻,中一人但哦「泉、泉、泉」,久不能就,忽一叟曳杖而至,應聲曰:「泉泉泉,亂迸珍珠個個圓。玉斧斫開頑石髓,金鉤搭出老龍涎。」衆驚問曰:「公非貫酸齋乎?」曰:「然、然、然。」遂邀同飲,盡醉而去。其依隱玩世多類此。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