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宛洛:宛,今河南南陽;洛,今河南洛陽。這裏代指唐州所在區域,那裏戰亂不息,「風塵」不止。
- 風塵:比喻戰亂。
- 四愁:東漢張衡所作《四愁詩》,這裏借指丘爲旅途上的愁思 。
- 百口:全家。
- 隨人:隨縣人,唐州屬縣。這裏指丘爲將會客居之地。
- 朝端: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宰臣。
- 繡衣臣:指監察御史。繡衣,表示威嚴。這裏指丘爲。
翻譯
宛洛一帶正遭受戰亂,一路上你將歷經千辛萬苦。那憂愁如同連綿的漢水,你的全家只能暫時託付給隨縣的友人。潔白濃密的槐樹樹蔭營造出清幽的白晝氛圍,漫天飛舞的楊花裝點着即將離去的暮春風光。朝堂的宰臣如果願意爲你送行,你本就是天子看重的威風凜凜的繡衣臣吶。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送別丘爲前往唐州之作。開篇「宛洛有風塵,君行多苦辛」,點明友人此行的目的地正處於戰亂之地,直接道出友人旅途的艱難與辛 苦,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切與擔憂。「四愁連漢水,百口寄隨人」進一步渲染友人的愁緒像漢水般連綿不絕 ,且將全家託付他人,更見其無奈與淒涼。
頷聯「槐色陰清晝,楊花惹暮春」,畫風一轉,描繪出眼前清幽而又帶有淡淡傷春意味的景色,清幽白晝與暮春楊花瀰漫,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在送別詩中增添幾分雅緻與傷感,緩解了前文沉重的氛圍。
尾聯「朝端肯相送,天子繡衣臣」又回到送別主題,設想朝堂宰臣送行的情景,以彰顯丘爲身份不凡,也多少給友人此次遠行帶 來一些慰藉,可謂情感深沉而又表達含蓄委婉,全詩用詞精當,情感豐富,體現了王維送別詩獨特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