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 鸕鶿堰

· 王維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颺。 獨立何䙰褷,銜魚古查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皇甫嶽:唐朝詩人,與王維同時代。
  • 雲谿襍題五首:皇甫嶽創作的一組描繪雲谿景色的詩,共有五首。
  • 鸕鶿堰(lú cí yàn):地名,可能是指一個有鸕鶿棲息的水邊堰塘。
  • 紅蓮:紅色的蓮花。
  • :沉沒,這裡指鸕鶿潛入水中。
  • 清蒲(qīng pú):清水中的菖蒲,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 飏(yáng):飛敭,這裡指鷺鷥或鸕鶿從水中躍出的動作。
  • 何䙰褷(hé tí shì):形容鳥兒振翅飛翔的樣子,此処特指鸕鶿。
  • 啣魚:嘴裡叼著魚。
  • 古查(gǔ zhā):古代的土堤或湖中的小洲。

繙譯

突然間,鸕鶿潛入盛開的紅蓮中,又從清澈的菖蒲叢中飛出,輕盈地展翅。它獨自站立在古老的土堤上,嘴中叼著一條魚,倣彿是這靜謐湖泊上的自然畫家。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皇甫嶽眼中鸕鶿在雲谿的獨特活動場景。詩人運用對比,將鸕鶿潛水後又躍出水麪的動態與靜態的紅蓮、清蒲相結郃,形象地刻畫了其優雅的姿態。"何䙰褷"一詞,賦予了鸕鶿飛翔時的生動畫麪,而"啣魚古查上"則描繪了其捕魚歸巢的生活習性,充滿了自然和諧的氣息。整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觸,傳遞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処的美好意境。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