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規:鳥名,杜鵑鳥。
才了:剛剛結束。蠶桑:種桑養蠶。插田:插秧。
序
這首詩以清新明快的筆調,出神入化地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旖旎風光,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前兩句寫自然景象。“綠”,寫樹木蔥鬱,“白”,寫水光映天。詩人從視覺角度着眼,描繪出明麗動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僅以煙喻雨,寫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緻,而且以催耕的鳥聲,平添了無限的生機。後兩句寫農家的繁忙。“鄉村四月閒人少”一句,繪盡農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蠶桑”照應首句的“綠遍山原”,以“插田”照應首句的“白滿川”,一個“才”和一個“又”兩個虛字極富表現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見。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田野風光和農忙景象,前兩句描繪自然景物: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來。以“綠遍”形容草木蔥鬱,“白滿”表示雨水充足,“子規聲”暗寓催耕之意,生動地展現出“鄉村四月”特有的風物。後兩句敘述農事繁忙,畫面上主要突出剛剛收完蠶繭便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其實那不是霧,那是如煙似霧的濛濛細雨,不時有幾聲布穀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廣闊,筆觸細膩;色調鮮明,意境朦朧;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裏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採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係着衣和食的兩大農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爲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採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後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後蠶桑,有人則只忙於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爲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於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閒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爲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這首詩全篇語言樸實生動,風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氣息,表達了作者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讚美之情。

翁卷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南宋詩人。工詩,爲“永嘉四靈”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誌》承此,而近人以爲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後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遊士大夫間。有《四巖集》。清光緒《樂清縣誌》。鄉村四月,以選入小學四下課本。
► 1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