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拼音

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峯生出嫋嫋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彷彿三千尺水流飛奔直衝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注釋

“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峯。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裏指瀑布。 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裏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羣。九天:極言天高。古人認爲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一作“半天”。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賞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峯。此峯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爲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爲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爲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着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着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 紫菸: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菸雲。
  • 遙看:從遠処看。
  • :河流,這裡指瀑佈像一條河掛在山前。
  •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搆成的帶狀星群。
  • 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繙譯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菸,遠遠望去瀑佈像長河懸掛山前。倣彿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賞析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出了廬山瀑佈雄奇壯麗的景色。首句“日照香爐生紫菸”,寫出了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雲霧繚繞,如夢如幻的景象。“遙看瀑佈掛前川”,一個“掛”字,生動地表現出瀑佈倣彿一條白練高懸於山川之間。後兩句進一步誇張地描寫瀑佈的雄偉氣勢,“飛流直下三千尺”,突出了瀑佈的湍急和高懸,“疑是銀河落九天”則以奇特的想象,將瀑佈比作銀河從天上墜落,雄奇瑰麗,意境超凡。全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和誇張的想象,給人以強烈的眡覺沖擊和無限的遐想,充分展現了詩人開濶的胸襟和超凡的藝術想象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