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 其一

画阑人寂,喜轻盈照水,犯寒先拆。 袅芳枝、云缕鲛绡,露浅浅涂黄,汉宫娇额。 翦玉裁冰,已占断、江南春色。 恨风前素艳,雪里暗香,偶成抛掷。 如今眼穿故国。 待拈花嗅蕊。 时话思忆。 想陇头、依约飘零,甚千里芳心,杳无消息。 粉怯珠愁,又只恐、吹残羌笛。 正斜飞、半窗晓月,梦回陇驿。
拼音

所属合集

#梅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畫闌(lán):有畫飾的欄杆。
  • 犯寒先拆(chāi):冒着寒冷率先開放。拆,同「坼」,裂開,指梅花綻放。
  • 嫋(niǎo):搖曳的樣子。
  • 鮫綃(jiāo xiāo):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這裏比喻梅花的花瓣如絲織品般柔美。
  • 塗黃:古代婦女額上塗的黃色裝飾,這裏形容梅花的顏色。
  • 漢宮嬌額:指漢宮中宮女額上的裝飾,此處將梅花比作宮女的額妝。
  • 剪玉裁冰:形容梅花像用玉和冰剪裁而成,比喻其美麗高潔。
  • 隴頭:即隴山,六盤山南段的別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此處借指遙遠的地方。
  • 隴驛(yì):指邊遠地區的驛站。

翻譯

在寂靜的畫欄邊,人跡罕至,欣喜那輕盈的梅花映照在水中,冒着寒冷搶先綻放。那柔弱的枝條搖曳着,如雲朵般的花瓣如絲綃般柔美,淺淺的露珠像是給它塗上了黃色的妝飾,就像漢宮宮女的嬌美額妝。它如用玉和冰剪裁而成,已經佔據了江南的春色。可恨那風前素雅的豔姿,雪中清幽的芳香,偶然間被拋棄。

如今我望眼欲穿,思念着故國。等待着拈花聞蕊的時候,時常回憶起往昔。想着那遙遠的地方,梅花大概如我所約那般飄零,爲何那千里之外的相思之心,卻杳無音信。它如女子般羞怯,又似珍珠般憂愁,只恐怕又被那羌笛之聲吹落。此時,半窗曉月正斜照着,我在夢中回到了那邊遠的驛站。

賞析

這首詞以梅花爲線索,寄託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上闋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姿態和獨特韻味,通過「輕盈照水」「犯寒先拆」「嫋芳枝」等詞語,展現了梅花的高潔與堅韌。同時,「恨風前素豔,雪裏暗香,偶成拋擲」一句,又流露出作者對梅花被忽視的惋惜之情。

下闋則從對梅花的描寫轉向了對故國的思念。作者眼穿故國,希望能通過拈花嗅蕊來回憶過去,然而遠方的消息卻杳無蹤跡,心中充滿了憂慮。「粉怯珠愁,又只恐、吹殘羌笛」進一步烘托出作者的愁緒,而結尾的「正斜飛、半窗曉月,夢迴隴驛」,以景結情,營造出一種悠遠、淒涼的意境,使讀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梅花的神韻與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王沂孫

王沂孫

王沂孫,生卒年不詳,字聖與,又字詠道,號碧山,又號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號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大約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間,曾任慶元路(路治今寧波鄞州)學正。入元,其詞多詠物之作,間寓身世之感,意旨隱晦,著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詞集》,後人易名爲《碧山樂府》。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