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嚴寺記
註釋
{妙嚴寺:寺廟名。東際:原寺廟名。菴:ān。飛錫:指和尚雲遊。趺:fū。}
翻譯
{妙嚴寺原本叫東際,距離吳興郡城七十里左右,附近叫徐林。東邊連接烏戌,南邊對着涵山,西邊依傍洪澤,北邊臨近洪城,映照環繞着清澈流水,又遠離喧囂塵世,確實是一方優美的境地。起初在宋嘉熙年間,是菴信上人在這裏創建。開始是搭建茅草屋舍,木板刻印《華嚴經》《法華經》《宗鏡錄》等多部重要經典。恰好雙徑的佛智偃溪禪師雲遊到此停留,於是就用妙嚴替換了東際的名字,這很有深意啊。他的徒弟古山和道安,志同道合一起謀劃,募集資金建造了前後殿堂,用兩邊的走廊來莊嚴佛像,放置《大藏經》,珍貴的經盒和經牒,分佈羅列得十分整齊。想到鄉里百姓的遺骨沒有地方安置,就疏浚蓮池來收納。寶祐丁巳年,是菴上人圓寂後,安公繼承他,安公向來受趙忠惠公的支持幫助,得到官府文書使其流傳,朱殿院應元實際爲這件事寫了記。後來經歷世事變遷和戰火,一切都被燒得很嚴重。安公就收集殘碎瓦礫,清掃餘燼,煥然一新如同以前。到了元朝年間,兩次到朝廷,凡是陳述的都是爲了佛門。等到刊刻《大藏經》的木板,都滿足了心願。安公將要北行時,因爲院務繁重就囑託給如寧,後來果然在燕的大延壽寺圓寂。大概是一念明瞭,看穿生死,不差絲毫。如寧踐行切實,追述前人志向,又放置一部《大藏經》,讓衆人翻閱。創建圓覺法會期,建造僧堂、圓通殿來安放佛像,各種設施非常完備。壬辰年,接受法旨將院提升爲寺,掛上現在的匾額。繼承如寧的,是如妙。重新開闢三門、兩邊走廊和廚房浴室等房屋。繼承如妙的,是如渭,在後殿兩邊廂房塑造了十八個菩薩像,金碧輝煌閃耀,又增添了良田,架起洪鐘。繼承如渭的,是明照,正將竭盡全力,剛開始不久就去世了。衆人讓明倫繼承。於是能夠努力承擔宏大願望,大力弘揚先前的規劃,重新建造佛殿。建造毗盧千佛閣和方丈室。凡是寺院的各種事務,都接近完成。只是還沒有文字記錄,都事明秀陳述這些事,通過我的朋友文心前來求我記錄。至於施主的姓名、創建的時間,都記載在碑的背面。聽說能仁氏在七個地方、九次集會召集無數菩薩演唱《雜花經》,世主。妙嚴在品目之首,確實是有原因的。我向來專注於儒學,唯獨沒有空閒充分了解這其中深奧的道理,用簡要的道理來歸納它。世主就是佛心,妙嚴是佛心中所呈現的事相。如今重重深邃的屋宇,廣闊豔麗,如果不是佛心所呈現,誰能做到這樣呢?如果能推廣此心在一切時候,利益衆生,大力做佛門之事,那麼就向上靠近日月,向下超越空間。都可以說是妙莊嚴的領域。否則,我爲何要取它呢?於是寫了偈語:妙莊嚴域與世殊,非意所造離精粗。佛心幻出真範模,清淨宛若摩尼珠。光明洞洞含十虛,殿堂樓閣並廊廡。天人降下黃金都,地神捧出青芙蕖。萬善萬德均開敷,廣推祖道充寰區。警發品類空泥途,曰福曰壽資皇圖。尚何爾佛並吾儒,世出世異惟道俱。功侔造化超有無,其不爾者胡爲乎?相。}
賞析
{這篇《妙嚴寺記》詳細記述了妙嚴寺的歷史變遷和發展。從最初的創建到歷經風雨後的重建和擴建,展現了寺廟不同階段的風貌和貢獻。文中對寺廟的地理位置、建築佈局、宗教活動以及衆僧的努力都有描述,讓人們對妙嚴寺有了較爲全面的瞭解。此記還探討了佛心和妙嚴的關係,認爲妙嚴寺的一切皆是佛心的體現。整體語言古樸典雅,通過豐富的詞彙和生動的描寫,傳達出對寺廟和佛教的尊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