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節選

夫是非之爭也,如歲時然,晝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後日又是矣。雖使孔夫子復生於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罰賞哉!
拼音

所属合集

賞析

李贄(1527—1602年),號卓吾,明代傑出的思想家。他儒釋道均不信,自稱“見道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尤惡。”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著作。 在《藏書》中,李贄對盲目推崇聖人之言的儒學教條進行抨擊。針對道學先生“鹹以孔子之是非爲是非”,他詰問道:“前三代,吾無論矣;後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餘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他的結論是:“鹹以孔子之是非爲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在上面這段話中,李贄認爲,是非的價值標準具有時代性,“如歲時然,晝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後日又是矣”。孔子之是非只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是非判定,“雖使孔夫子復生於今,又不知作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罰賞哉!”認爲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爲“定本”,即固定不變的原則。千百年來,孔子學說一直被奉爲封建道德理論的基石,故李贄的思想引起了統治階層的極大震動,污其“狂誕背戾”,焚燬其書。晚年李贄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誣下獄,自刎死。
李贄

李贄

明福建晉江人,字卓吾,原名載贄,號卓吾,又號篤吾,別號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歷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爲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爲是非,譏刺時之講周、程、張、朱者,謂皆口談道德,心存髙官,志在鉅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來南北兩京、濟寧等地。爲給事中張問達所劾,以「離經叛道」、「勾引士人婦女,到菴裏聽講」爲罪狀,甚至捏造「與妓女白晝同浴」等無稽之談,下獄,自刎死。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