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

· 岑參
熱海亙鐵門,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 夫子佐戎幕,其鋒利如霜。 中歲學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業須及時,立身有行藏。 男兒感忠義,萬里忘越鄉。 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 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 都護新出師,五月發軍裝。 甲兵二百萬,錯落黃金光。 揚旗拂崑崙,伐鼓震蒲昌。 太白引官軍,天威臨大荒。 西望雲似蛇,戎夷知喪亡。 渾驅大宛馬,系取樓蘭王。 曾到交河城,風土斷人腸。 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 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 有時無人行,沙石亂飄揚。 夜靜天蕭條,鬼哭夾道傍。 地上多髑髏,皆是古戰場。 置酒高館夕,邊城月蒼蒼。 軍中宰肥牛,堂上羅羽觴。 紅淚金燭盤,嬌歌豔新妝。 望君仰青冥,短翮難可翔。 蒼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拼音

譯文

熱海橫貫鐵門邊防,火山巍巍挺立西方, 無邊白草遠接天邊,漫浸黃沙迷迷茫茫。 爲友如今身在幕府,才如鋒刃銳利如霜。 中年以來投筆從戎,不再終日攻讀文章。 功名業績及時取得,立身行事合宜得當。 身爲男兒心懷忠義,馳驅萬里遠別家鄉。 遙遙邊塞夏日來遲,西北異鄉草木初長。 策馬奔馳賽如飛烏,奔向天邊越過夕陽。 安西部護牢兵出師,五月初夏剛發軍裝, 出征戰士數以萬計,盔甲刀槍閃閃發光! 軍旗飄飄持過崑崙,戰鼓聲聲震動蒲昌, 太白金星引導大軍,天子神威光照大荒。 西望敵軍雲氣如蛇,想那須改必將敗亡, 官軍追捕大宛良馬,神兵俘虜樓蘭國王! 想我昔日曾去交河,景象淒涼令人斷腸, 塞上釋站遠如果點,迫地烽煙送逞相望。 赤亭要塞暴風陣陣,如狂如恕勢不可當, 路上常常斷絕行人,風捲沙石到處飛揚。 夜空寂寂天色蕭條,風如鬼叫響在道旁, 可憐地上枯骨滿目,此處原是昔日戰場。 置酒高堂送君遠行,邊城夜空月色迷茫; 軍中宰牛犒勞軍士,堂上排宴酒影杯光。 金制燭盤插上紅蠟,上上下下襬滿大堂, 歌聲嬌嬌飄出窗外,美女翩翩舞動新妝。 切望爲發展翅青天,惜我翅短難以高翔。 城西郊外握手送別,感觸萬千心事茫茫!

注釋

武威:即今甘肅武威。劉單判官:據《唐才子傳·丘爲傳》:“天寶初,劉單榜進士。”《舊唐書·高仙芝傳》中記高仙芝做安西行營節度使時,劉單曾做他帳下幕僚。判官,唐節度、觀察、防禦諸使,都有判官,是地方長官的僚屬,佐理政事。行營:軍隊出征作戰臨時駐紮地。高開府:指高仙芝。《舊唐書·高仙芝傳》記高仙芝,因邊功“九載入朝,拜開府儀同三司”。開府,開府儀同三司簡稱,官階一品,儀制同三公。 熱海:《新唐書·西域傳》:“由勃達嶺北行贏千里,得細葉川,東曰熱海,地寒不凍。”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亙:橫亙。鐵關:即鐵門關,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爲一長長的石峽,兩崖壁立,其口有門,色如鐵,形勢險要。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盆地中北部。赫:照紅。金方:西方。五行方位配置,西方屬金。 白草:又稱芨芨草,爲西域所產牧草,生沙土荒漠中,莖堅韌高大,熟時呈白色。磨:接近,指草原一望無際,至於天邊交際處。 胡沙:胡地沙漠。奔茫茫:此處指沙漠綿延向前,白茫茫似無盡頭。 夫子:對劉單的尊稱。戎幕:幕府。 利如霜:劍鋒利銳,且潔淨清白。 中歲:中年。兵符:兵書。《史記·五帝本紀》:“正義曰:‘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符,伏蚩尤。’” 守文章:指安於筆墨詩書生活。 立身:樹立己身。《古詩十九首》:“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行藏:《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行爲出仕,藏爲退隱。 越鄉:遠離家鄉。 孟夏:夏季的第一個月,即陰曆四月。邊候:邊地氣候。 胡國:胡地,指邊塞。 超夕陽:更在夕陽之西。 都護:指高仙芝。唐高宗時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設都護一人,總領府事。玄宗時更置安西節度使,治所在安西都護府,節度使例兼安西都護,故稱安西節度使爲都護。 軍裝:整裝待發的軍隊。 錯落:紛披交錯。黃金光:指鎧甲兵器在陽光照射下閃爍光芒。 揚旗:飄揚的戰旗。崑崙:崑崙山。此處與下之蒲昌,戰場位置皆不必作實。 蒲昌:即今新疆羅布泊。 太白:太白金星,一名啓明星。傳說太白星主殺伐。《漢書·天文志》:“太白,兵象也。······出則兵出,入則兵入,象太白吉,反之兇。”太白引官軍,是爲吉象。 天威:指皇帝的威嚴,天朝的威嚴。大荒:極其荒遠之地。 雲似蛇:《初學記》卷一《兵書類》:“有云如丹蛇隨星後,大戰殺將。”此爲古代天文佔象術。 戎夷:犬戎、夷狄,對西邊少數民族的蔑稱。 渾:全。大宛:漢代西域國名,北通康居,西南臨大月氏,以盛產馬著名。 樓蘭:漢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若羌縣東北。漢武帝時曾俘其王。 交河城:又名西州,天寶元年改西州爲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魯番一帶,治所在高昌,今吐魯番東南達克阿奴斯城。 塞驛:邊塞官驛。 邊烽:邊塞烽火臺,用以報警的土堡哨所。 赤亭:即赤亭守捉。《新唐書·地理志》:伊州“西經······三百九十里有羅護守捉,又西經達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與伊、西路合”。約在今新疆吐魯番附近。飄風:旋風。 鼓怒:暴怒,指狂風大作之狀。 天蕭條:指天高遠肅明。 髑髏(dúlóu):死人骨,此指戰場屍體狼藉,橫屍遍野。 月蒼蒼:月色灰白慘淡之狀。 羽觴(shāng):兩側有耳似翼的酒器。 紅淚:紅燭之淚。 君:指劉單。青冥:天。 短翮(hé):短的羽翅。岑參喻比自己才能短疏。 蒼然:蒼茫渺遠的樣子。西郊:武威城西。 慨慷:慷慨。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中描寫了胡地惡劣的氣候;稱讚了友人的德才兼備,並頌揚了高仙芝出師的雄壯軍威;還描述了古戰場悽慘的景象,隨後描寫軍中宴樂之盛;最後稱慕友人獲明主重用,自己才能低劣不堪大任,言辭間頗有自薦其才之意。

賞析

詩大體分爲四層。詩的開頭四句寫安西一帶自然風光。遙遙“熱海”,巍巍“火山”,無邊“白草”,茫茫“胡沙”,構成無比遼闊壯美的邊塞圖景。四句全用對句,語勢整齊勁健,節奏鏗鏘有力,不僅用這特殊環境烘托了劉單判官及出征將士的英雄主義精神,而且以其雄健的氣勢籠罩全篇。在這樣一幅背景下,推出了劉單判官這一人物對他進行熱情讚揚。讚揚他在幕府中表現出的傑出才能,從戎報國、建功立業的英雄精神。以上是第一層,照應題目“赴安西”,讚揚劉單判官。 以下第二層照應題目“呈高開府”盛讚高仙芝率軍出師的聲威並預言其必獲全勝。“孟夏”四句所勾劃的環境,既是劉單即將赴邊的環境,也是高仙芝出師的環境。其中“馬疾”和“天窮”三句寫赴邊的緊張與遙遠,渲染出師的氣氛。這四句用景物描寫杯敘述中鋪墊一下;“都護”以下幾句寫高仙芝出征情景,以誇張的浪漫的筆法寫出師時威武雄壯的氣勢,其中所用“二百萬”、“黃金光”、“揚旗”、“伐鼓”、“拂”、“震”等等詞語,都加強着這種氣勢,這對部隊統帥高仙芝自然也是一種委婉的讚揚。“西望”四句設想勝利場面,預言此次出師必獲大捷,充滿昂揚豪邁的激情。 “曾到交河郡”以下十二句爲第三層,追憶自己邊庭所見。先用“斷人腸”來總括邊庭印象,然後逐層分述:“塞驛”兩句寫亭堠相望,干戈未息;“赤亭”四句通過“風”這一事物寫塞外苦寒;“夜靜”四句寫古戰場淒涼蕭條。由於詩人對邊地生活有切身體驗,以上描寫均十分真切,其中流露着詩人對邊事的憂慮,客觀上反映出頻繁的征戰給人民給社會帶來的災難。這便是劉單即將奔赴的環境,也是高仙芝輾轉征戰的環境,這種環境暗示着邊塞生活的艱辛。 詩的最後一層寫送別。先寫宴會場面,氣氛的熱烈和歡快映出即將奔赴前線的將士們的激動和樂觀。最後扣應題目“送”字寫慷慨握別,仰慕之情中包含着深深的慰勉。 這篇作品凡五十句,是一篇規模較大的五言古詩,它多方面地展示了邊塞征戰生活的生動畫面,充滿豪邁慷慨的情調。在結構上,這篇作品於敘述中時以景物描寫來作渲染鋪墊,使全詩既氣勢流貫,又舒緩有致,內容豐富而寫來從容不迫。在語言上,這篇作品與高適《武威赴臨洮謁大夫不及因書即事呈河西隴右幕下諸公》《送渾將軍出塞》等邊塞詩一樣,雖爲古詩而時用偶句,如“熱海亙鐵門,火山赫金方”,“揚旗拂崑崙,伐鼓展蒲昌”,“渾驅大宛馬,系取樓蘭王”,“軍中宰肥牛,堂上羅羽觴”等等,這些偶句,音節鏗鏘,如堅實的骨架,支撐於詩篇之中,使全詩如流水,既氣勢流蕩,又跳躍奔放。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