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吐谷渾列傳

阿豺有子二十人,緯代,長子也。阿豺又謂曰:“汝等各奉吾一隻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衆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兄子慕璝立。
拼音

所属合集

#篤行篇

賞析

“單者易折,衆則難摧”出自南北朝初期吐谷(yù)渾國王阿豺臨終時 “折箭遺教”的歷史典故,“單則易折,衆則難摧”爲其化用。 阿豺是吐谷渾歷史上一位傑出的首領,他不僅開疆拓土,“兼併羌氐,地方數千裏,號爲強國”,同時與中原地區南北對峙的兩方政權也睦鄰修好,求得安定的外部條件,使吐谷渾休養生息,得到生存和發展。公元426年阿豺病重,召集諸子弟說,他死後不準備讓其長子緯代繼任,而以國事爲重,立兄子慕璝爲王。他讓20個兒子各取一支箭放在地下,叫同母弟慕利延拿起1支來折,慕利延很輕鬆地折斷了;然後又讓他拿起另外19支箭一齊折,慕利延怎麼也折不斷。阿豺這纔對大家說:“單者易折,衆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 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斷,很多的箭在一起就很難折斷。告誡子弟們要齊心協力,這樣才能使國家穩固。阿豺死後,大家遵照遺訓,擁立慕璝爲王,吐谷渾王國逐漸走向興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阿豺 (ā chái):吐穀渾的首領。
  • 維代:阿豺的兒子,長子。
  • 母弟慕利延 (mǔ dì mù lì yán):阿豺的同母弟弟。
  • 社稷 (shè jì):國家的代稱,社是土地神,稷是五穀神。

繙譯

魏收記載,阿豺有二十個兒子,其中維代是長子。有一天,阿豺對他們說:“你們每人拿一根箭,把它折斷在地上。”接著,他命令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你去折一根箭。”慕利延輕松地折斷了。然後阿豺又說:“你去折賸下的十九根。”慕利延卻無法做到。這時阿豺解釋道:“你們明白嗎?單獨的一根容易折斷,衆多在一起就難以摧燬。如果你們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才能穩固。”說完,阿豺便去世了。他的姪子慕璝繼位。

賞析

這段故事通過阿豺教育孩子們的寓言形式,寓意著團結與力量的重要性。阿豺通過對比一根箭和十九根箭的折斷情況,告訴他們個躰的力量微小,衹有大家團結一致,才能觝擋外來的挑戰,維護國家的穩定。這種智慧和家訓躰現了古代領導者對國家和家族未來的深思熟慮。

魏收

魏收

北齊鉅鹿下曲陽人,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能屬文。初爲北魏太學博士。節閔帝時,遷散騎侍郎,修國史。孝武帝奔關中,收以通直散騎常侍,副王昕使樑。後爲高歡丞相府屬,不得志。入北齊,除中書令,兼著作郎。文宣帝天保二年,詔令撰魏史。歷三年,成《魏書》一百三十卷。時人以其報怨酬恩,史書不實,文宣帝曾詔收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加論討。帝重收才,不欲加罪。時因譏爲“穢史”。官至尚書右僕射,掌詔誥,總議監五禮事,位特進。曾參修律令。與溫子升、邢邵齊譽,世號三才。今存《魏特進集》輯本及《魏書》。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