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旨 · 易或問三首 [] 曾子

或問:“大衍之數,《易》之縕乎?學者莫不盡心焉。”曰:“大衍,《易》之末也,何必盡心焉也。《易》者,文王之作也,其書則六經也,其文則聖人之言也,其事則天地萬物、君臣父子夫婦人倫之大端也。大衍,筮佔之

墨子 · 第二章 · 修身 [] 墨子

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爲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爲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暗,無務博聞。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

官箴 [] 呂本中

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爲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爲矣。然事常至於敗而不能自己,故設

帝範 [] 李世民

君體第一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人主之體,如山嶽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一 [] 程顥

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洪範傳 [] 王安石

五行,天所以命萬物者也,故“初一曰五行”。五事,人所以繼天道而成性者也,故“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爲政於天下,故“次三曰農用八政”。爲政必協之歲、

四哀詩李欽叔 [] 元好問

赤縣神州坐陸沈,金湯非粟禍侵尋。 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無我與君深。 悲來不待山陽笛,一憶同衾淚滿襟。

兵要 [三國] 諸葛亮

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故良將守之,志立而揚名。

應間 [] 張衡

觀者觀餘去史官五載而復還,非進取之勢也。唯衡內識利鈍,操心不改。或不我知者,以爲失志矣,用爲間余。余應之以時有遇否,性命難求,因茲以露餘誠焉,名之《應間》云。 有間余者曰:「蓋聞前哲首務,務於下學上

管子 · 牧民 [] 管仲

國頌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