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

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乾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廉政篇

譯文

“禁微則易,救末者難”是東漢太常丁鴻在寫給漢和帝奏疏中的話。微:細小,指事物的開端。末:指事物的終結。意思是說,禁止事情於開端時容易,搶救事情於終結時困難。這句話告誡我們,小節易制,大錯難救,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形成、發展、終止的過程,從事情的量變開始階段就入手矯正,纔不會釀成不可救藥的質變後果來。

注釋

據《後漢書·桓榮丁鴻列傳》記載,丁鴻是東漢時期的名儒,對經書極爲通曉。當時東漢和帝繼承皇位,但朝政大權把持在竇太后手中。同時竇太后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爲文武大臣,獨攬國家軍政大權。丁鴻對竇太后的專權十分不滿,決心爲國家除掉這一隱患。幾年後,天上發生日食。丁鴻就藉此上書皇帝,認爲這是個不祥的徵兆,指出竇氏的專橫跋扈對國家造成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狀況。漢和帝於是撤掉竇憲的官職,竇氏兄弟們也被逼自殺。在給和帝的奏疏中,丁鴻還說:“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勸說皇帝整頓國政,在事態萌芽時就加以防止,這樣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成語“防微杜漸”即源於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涓涓:細水慢流的樣子。
  • 乾雲蔽日:形容樹木高大繁茂,可以衝雲霄遮太陽。幹(gān):衝上。
  • 蔥青:鬱鬱蔥蔥的青色。

翻譯

那沖毀山崖破壞岩石的大水,是從涓涓細流開始的;那衝上雲霄遮蔽太陽的大樹,是從鬱鬱蔥蔥的青嫩狀態發展起來的。在事情的開端加以禁止就容易,在事情的末尾去挽救就困難,人們沒有不忽視細微之處,而導致出現大問題的。恩情上不忍教誨,道義上不忍割捨,等到事情過後,就成爲沒有發生時的明鏡了。

賞析

這段文字富有哲理和警示意義。它強調了事物都是從微小之處發展起來的,所以要防微杜漸,在開始時就重視和處理,而不是等到問題變大了纔去解決,那樣就會很困難。同時也指出人們往往會因爲情感上的不忍而忽視一些問題的早期處理,到事後才意識到當初應該有所行動。這段話提醒人們要有遠見和洞察力,及早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關注和解決,具有深刻的思考價值。

范曄

范曄

南朝宋順陽人,字蔚宗。範泰子。少好學,善文章,能隸書,曉音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初爲彭城王劉義康冠軍參軍。後爲檀道濟司馬,隨軍北征,遷尚書吏部郎。文帝元嘉九年,觸犯義康,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取諸家而作《後漢書》。十七年,義康以專權被黜,曄遷左衛將軍,官至太子詹事。二十二年末,因涉及孔熙先等欲迎立義康事,被殺。獄中作《與諸甥侄書》,述所撰《後漢書》意旨。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