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圃杏花二首

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 行穿小樹尋晴朵,自挽芳條嗅暖香。 卻恨來時差已晚,不如清曉看新妝。 朗吟清露溫風句,惱殺詩翁只斷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杏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迥(jiǒng)出:遠遠超出。這裏形容杏花遠遠超過其他花朵。
  • 合受降:應該接受其他花的歸降。意思是杏花比其他花都出色。
  • 卻恨:只是遺憾。
  • 朗吟:高聲吟誦。
  • 清露溫風句:可能是與美好景色相關的詩詞句子。
  • 惱殺:惱得厲害,煩死了 。

翻譯

這杏花遠遠超出衆多花朵,那些花似乎都該向它歸降;就算只是接受它們的參拜,那又有何妨。我穿行在小樹之間尋覓晴天綻放的花朵,親手挽下芬芳的枝條輕嗅那溫暖的花香。只是遺憾我來到此地的時間稍微晚了些,不如清晨天剛亮時來看它初妝的模樣。我高聲吟誦着有關清露溫風的美好詩句,卻煩得我這寫詩的老頭肝腸寸斷。

賞析

這首詩圍繞郡圃中的杏花展開。開篇以新奇大膽的想象,用「迥出千花合受降」等語句極力誇讚杏花的超羣出衆,將杏花置於百花之上,凸顯出詩人對杏花由衷的喜愛。中間兩聯,「行穿小樹尋晴朵,自挽芳條嗅暖香」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觀賞杏花的細節動作,讀者彷彿能看到詩人在花叢中穿梭、尋覓、品味的畫面,很有畫面感。「卻恨來時差已晚」一句,則將詩人來晚沒看到更美的杏花的遺憾表露無遺,而「不如清曉看新妝」不僅再次強調了詩人對杏花不同狀態的欣賞,還透露出一份對美好事物稍縱即逝的感慨。最後「朗吟清露溫風句,惱殺詩翁只斷腸」有點出人意料,詩人本是陶醉在美景與詩韻中,卻突然說「惱殺」「斷腸」,這種看似矛盾的表達,其實更深刻地展現了詩人對美景、對美好事物轉瞬消逝的無奈與惆悵,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抒發對生命中美好易逝的複雜情感。整首詩情感細膩且富有變化,將詩人賞杏花時的心境層層展現。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