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苑:古老的園林。苑,古時多指帝王遊樂打獵的場所 。
- ****塹(qiàn):壕溝。
- 燒枝:被火燒過的樹枝。這裏指苑中杏花樹有部分曾遭火燒。
- 晚色:傍晚的天色、景色。
- 荒轍:荒廢的車道。
- 低陰:低垂的樹蔭。
- 覆:覆蓋。
- 折碑:斷折的石碑。
- 古陵:古代帝王的陵墓。
翻譯
曾經熱鬧的古老園林裏,杏花依然綻放。行人經過此地,滿心都是憂愁。 杏花獨自在新挖的壕溝底部盛開,有一半還露着曾經被火燒過的樹枝。 傍晚時分,那黯淡的景色與荒蕪的車道相連,低垂的樹蔭覆蓋着斷折的石碑。 在這廣闊無邊的古代帝王陵墓下方,春天都要過去了,又有誰會在意知曉呢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荒廢悽清的畫面,借景抒情,蘊含着深沉的悲傷之感。詩開篇點明荒廢的園林裏杏花依舊,以鮮活的杏花與廢苑的死寂形成鮮明對比,奠定了哀愁的基調。頷聯「獨開」突顯杏花獨自寂寞開放的狀態,「新塹」與「舊燒枝」又進一步強化今昔對比。頸聯通過描繪晚色、荒轍、低陰、折碑等荒涼的景象,營造出衰敗、寂寥的氛圍,讓人深切感受到歷史的滄桑鉅變。尾聯以問句收束,「茫茫」營造出空曠且茫然的感覺,春盡無人知,表達出繁華不再、物是人非的無盡感慨,引發讀者對歷史興衰和生命無常的思索 。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