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管寧:三國時期著名隱士。他常坐在木榻上,時間久了,木榻被坐穿。
- 徐孺:即徐孺子,東漢名士,品行高潔。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待賓客,只專爲徐孺子設一榻,徐孺子離開後就把榻懸掛起來 。
- 蟲網:蜘蛛網 。
- 苔痕:苔蘚的痕跡。
翻譯
回憶起我書齋中的那張小牀,多少寒冷的夜晚我獨自在上面入眠。 就像管寧坐穿的木榻,又如徐孺離去後常被高懸的榻。 想來那張牀如今應到處都掛滿了蜘蛛網,被苔蘚染上的痕跡更加鮮明亮眼。 在這世間有誰像我一樣,一心想着回去面對老僧參禪。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山居時的一張木禪牀爲線索,飽含着詩人對往昔山居生活的深切懷念。詩的開篇直抒胸臆,點明回憶的主體——齋中榻,以及在寒夜獨眠的往昔經歷。頷聯用管寧和徐孺兩個典故,既表明此榻歷史悠久,承載着諸多故事,又暗示詩人高潔的品行和對隱士生活的嚮往。頸聯通過對居室現狀的推測,以蛛絲遍掛、苔痕鮮染這樣富有生活氣息的細節,刻畫出山居長久無人居住的冷落景象,也從側面流露出時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尾聯更是一筆宕開,由對舊居陳設的懷念深化到對山居時與老僧相伴、一心向禪境界的追思,在對塵世煩擾的摒棄和對寧靜淡泊的嚮往中,落下情感的帷幕。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深沉。通過對一張禪牀的描寫,以小見大,展現出詩人高雅的情趣、超脫塵世的心境以及對寧靜山居歲月的無盡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