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山居一十首 憶葛勝 木禪床

憶我齋中榻,寒宵幾獨眠。 管寧穿亦坐,徐孺去常懸。 蟲網垂應遍,苔痕染更鮮。 何人及身在,歸對老僧禪。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管寧:三國時期著名隱士。他常坐在木榻上,時間久了,木榻被坐穿
  • 徐孺:即徐孺子,東漢名士,品行高潔。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待賓客,只專爲徐孺子設一榻,徐孺子離開後就把榻懸掛起來 。
  • 蟲網:蜘蛛網 。
  • 苔痕:苔蘚的痕跡。

翻譯

回憶起我書齋中的那張小牀,多少寒冷的夜晚我獨自在上面入眠。 就像管寧坐穿的木榻,又如徐孺離去後常被高懸的榻。 想來那張牀如今應到處都掛滿了蜘蛛網,被苔蘚染上的痕跡更加鮮明亮眼。 在這世間有誰像我一樣,一心想着回去面對老僧參禪。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山居時的一張木禪牀爲線索,飽含着詩人對往昔山居生活的深切懷念。詩的開篇直抒胸臆,點明回憶的主體——齋中榻,以及在寒夜獨眠的往昔經歷。頷聯用管寧和徐孺兩個典故,既表明此榻歷史悠久,承載着諸多故事,又暗示詩人高潔的品行和對隱士生活的嚮往。頸聯通過對居室現狀的推測,以蛛絲遍掛、苔痕鮮染這樣富有生活氣息的細節,刻畫出山居長久無人居住的冷落景象,也從側面流露出時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尾聯更是一筆宕開,由對舊居陳設的懷念深化到對山居時與老僧相伴、一心向禪境界的追思,在對塵世煩擾的摒棄和對寧靜淡泊的嚮往中,落下情感的帷幕。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深沉。通過對一張禪牀的描寫,以小見大,展現出詩人高雅的情趣、超脫塵世的心境以及對寧靜山居歲月的無盡眷戀。

李德裕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