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招提歸一上人遠遊吳楚別詩
久交應真侶,最歎青龍僧。
棄官向二年,削髮歸一乘。
了然瑩心身,潔念樂空寂。
名香泛牕戶,幽磬清曉夕。
往年仗一劒,由是佐二庭。
於焉久從戎,兼復解論兵。
世人猶未知,天子願相見。
朝從青蓮宇,暮入白虎殿。
宮女擎錫杖,御筵出香爐。
說法開藏經,論邊窮陣圖。
忘機厭塵喧,浪迹向江海。
思師石可訪,惠遠峰猶在。
今旦飛錫去,何時持鉢還。
湖煙冷吳門,淮月銜楚山。
一身如浮雲,萬里過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無窮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應真:佛教羅漢的舊譯,這裏泛指高僧。
- 青龍僧:指在青龍招提寺院的歸一上人。 招提:寺院的別稱。
- 棄官:放棄官職。
- 歸一乘:歸心於佛教佛法。 一乘:佛教用語,指引導衆生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或途徑。
- 瞭然:明白、清楚的樣子。 瑩(yíng):使清明、使純淨。
- 潔念:意念純淨。 空寂:空曠寂靜,這裏有在佛法中達到空靈寂靜境界的意思。
- 名香:名貴的香。
- 幽磬:清幽的擊磬之聲 。 磬(qìng ):古代打擊樂器。
- 仗一劍:持一把劍,指從軍。
- 二庭:指西突厥的南庭和北庭,這裏代指邊疆地區。
- 於焉:於是,在此。
- 解論兵:懂得軍事謀略。
- 青蓮宇:指寺院,因寺院多以蓮花比喻佛教純潔無染。
- 白虎殿:皇宮中的宮殿,借指宮廷。
- 擎(qíng):舉、託。 錫杖:僧人出行、乞食的用具,象徵着聖智。
- 御筵:皇帝的宴席。
- 開藏經:講解佛教經典。
- 窮陣圖:深入研究軍事陣法圖。
- 忘機:忘卻計較與世俗心機,指淡泊、超脫。 塵喧:塵世的喧囂。
- 浪跡:到處漂泊,行蹤不定。
- 思師石:懷念老師之地
- 惠遠峯:或許借用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的典故,代指歸一上人的修行之地。
- 飛錫:僧人遠遊持錫杖而行,錫杖晃動如飛行,所以稱「飛錫」。
- 持鉢:僧人拿着鉢盂乞食,這裏指歸來 。
- 眇(miǎo):通「渺」,遙遠渺茫 。
翻譯
我與高僧交心已久,最爲欽佩那青龍寺的歸一上人。他放棄官職將近兩年,削髮爲僧,一心歸於佛法。內心純淨通透,身心如琉璃般潔白,喜歡這空靈寂靜的修行生活。寺院中名貴的香氣在窗戶間瀰漫,清幽的擊磬之音從早到晚。往年他仗劍從軍,藉此在邊疆施展才華。於是長期歷經戰事,還精通軍事謀略。然而世人還不知道他的聲名,天子卻想見一見他。早上從寺院出發,傍晚便進入宮廷。宮女手託着他的錫杖,皇帝的宴席上擺上香爐。他在宮廷裏開講佛教經典,又深入探討邊防陣法。可他厭棄塵世的喧囂,想着忘卻俗事,於是要去江海漂泊流浪。懷念老師之地尚可尋訪,修行歸隱的山峯依然還在。今天早上他持錫杖遠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拿着鉢盂歸來。吳地門戶籠罩在清冷的湖煙之中,淮水的明月懸掛在楚地的山巒之上。他一人就如同那飄浮的雲朵,萬里行程跨越江水。我在遙遠之地無盡地思念他,向南眺望沒有盡頭。
賞析
這首詩是岑參爲送別歸一上人遠遊吳楚所作。開篇直接表達對歸一上人的敬佩,引人關注這一人物,「棄官」「削髮」等描繪出他果斷追求修行的決心。詩中細膩刻畫了他在寺院中的清幽生活,展現其空靈純淨的心境。又追述其從軍經歷以及受到天子召見的不凡事蹟,豐富了人物形象。之後筆觸轉向其因厭棄塵囂而選擇遠遊江海之舉,透露出超脫塵世的瀟灑。「湖煙冷吳門,淮月銜楚山。一身如浮雲,萬里過江水」描繪出宏大而遼闊的景象,既映襯他漂泊不定的行蹤,也增添了無盡的孤獨感。最後「相思眇天末,南望無窮已」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對歸一人遠遊的無盡思念。這首詩通過對歸一上人生平經歷、思想境界、出行漂泊等方面的描寫,塑造了一位超凡脫俗卻又充滿故事的高僧形象,也蘊含着詩人複雜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