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懷古二首 其一

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 總是戰爭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堯行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 試問繁華何處有,雨苔煙草古城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元:古地名,在今江蘇南京。
  • 南朝:東晉滅亡後,在南方相繼出現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合稱。
  • 風流:指沉迷於享樂、聲色等。
  • 金湯:「金城湯池」的縮寫,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形容城池堅固。:(tāng)熱水。

翻譯

南朝的天子們貪圖享樂、沉迷風流,雖然都擁有着江山,卻沒有一個能夠將江山長久地守住。江山都是通過戰爭辛辛苦苦打拼得來的,卻因爲醉心於歌舞享樂而最終走向敗亡。像堯帝那樣施行道德仁政,最終無人能夠抵擋;秦朝雖然有着堅固無比的城池,也無法保證統治的長治久安。要問往日的繁華如今在哪裏呢?只看到古城在秋雨之中,青苔蔓延,荒草叢生,一片蕭瑟淒涼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以六朝舊事爲題材,借古諷今,表達了對歷史興衰的深沉感慨。詩人開篇直接指出南朝天子因沉迷風流享樂而致江山不保,生動地展現了歷史上統治者荒淫誤國的悲劇。頷聯 「總是戰爭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 承接上文,以鮮明的對比,突出戰爭獲得江山的艱辛與歌舞滅亡國家的輕易,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衝擊。頸聯詩人通過舉例,將堯帝施行德政與秦朝憑險固而統治不長久相對照,進一步強調了治國關鍵不在於地勢險要,而在於統治者的德行和治理方式。最後尾聯 「試問繁華何處有,雨苔菸草古城秋」,以景語作結,昔日繁華的古城如今只留下秋雨、青苔和荒草,營造出一種蕭瑟、悲涼的氛圍,寄託了詩人對王朝興衰、繁華易逝的深深嘆息,同時也暗含着對當世統治者的警示,使其認識到貪圖享樂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整首詩氣勢雄渾,議論精警,借古事而發今嘆,極具感染力和警示意味。

李山甫

唐人。懿宗鹹通中累舉進士不第。後流寓河朔間,依魏博幕府爲從事,不得衆情。文章雄健,名著一方。有集。 ► 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