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

· 杜牧
華堂日漸高,雕檻繫紅縚。 故國隴山樹,美人金剪刀。 避籠交翠尾,罅嘴靜新毛。 不念三緘事,世途皆爾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堂:華麗的殿堂。
  • 雕檻:雕刻精美的欄杆。
  • (tāo):用絲線編織成的花邊或扁平的帶子,可以裝飾衣物。
  • 隴山:六磐山南段的別稱。

繙譯

華麗的殿堂太陽漸漸陞高,雕飾的欄杆上系著紅色的絛帶。那鸚鵡來自故國隴山的樹林,它如同美人般擁有金色的剪刀般的嘴。它在籠中躲避而交錯著翠綠色的尾巴,張開嘴安靜地整理著新生的羽毛。它不思索說話要謹慎的事,世間的路途上都是你們這一類。

賞析

這首詩借鸚鵡來暗喻一些人或現象。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個華麗的場景,鸚鵡処於其中。後兩句提到鸚鵡的來源地隴山以及它美麗的特征。接著寫鸚鵡在籠中的姿態。最後兩句是詩人的感慨,表達對不懂得謹言慎行之人的批評。整首詩通過對鸚鵡的描寫,影射社會中一些不謹慎、浮躁的現象或人,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同時也展現了杜牧善於借物喻人的寫作技巧。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