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采飛揚。
迎着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注釋
登科:唐朝實行科舉考試製度,考中進士稱及第,經吏部複試取中後授予官職稱登科。
齷齪(wò chuò):原意是骯髒,這裏指不如意的處境。不足誇:不值得提起。
放蕩(dàng):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思無涯:興致高漲。
得意:指考取功名,稱心如意。
疾:飛快。
序
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年屆四十六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
詩的前兩句將作者過去失魂落魄的處境和現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進行今昔對比,突現今朝躍入新天地時的思緒沸騰。後兩句說他在春風裏洋洋得意地跨馬疾馳,一天就看完了長安的似錦繁花,表現出極度歡快的心情。
賞析
此詩一開頭就直抒自己的心情,敘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侷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於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寫春風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
三、四句的詩歌形象之膾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一時間的歡快情緒外,也是與它同時具有的象徵意味分不開的。所謂「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詩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爲的適宜的政治氣候的象徵。所謂「得意」,既有考中進士以後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願,進而展望前程的躊躇滿志。因而詩歌所展示的藝術形象,就不僅僅限於考中進士以後在春風駘蕩中策馬疾馳於長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時來運轉、長驅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形象了。這樣,個別與一般、明快與含蓄,就在這首詩中得到了統一,使詩作獲得了較大的思想藝術容量,既具體生動,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暢達而又別具情韻。
詩的前兩句把困頓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對比,一吐心中鬱積多年的煩悶。此時的詩人是揚眉吐氣、得意洋洋。後兩句真切地描繪出詩人考中後的得意之情。高中後的詩人縱馬長安,覺得一切都無限美好,連路邊美麗的花朵都無心細看了。「一日看盡長安花」彷彿說自己在這一天賞盡了世間美景,使充滿豪氣的詩有了明朗輕快的結尾。在這首詩裏,詩人情與景會,意到筆隨,不僅活靈活現地描繪了自己高中之後的得意之態,還酐暢淋漓地抒發了得意之情,明快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這兩句詩成爲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並派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流傳後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齷齪(wò chuò):原意是肮髒,這裡指不如意的処境。
- 放蕩: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繙譯
往昔的睏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採飛敭,思緒無邊。迎著那和煦的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倣彿一天就可以看完長安似錦的繁華。
賞析
這首詩給人一種神採飛敭、心花怒放的感覺。前兩句直抒胸臆,寫昔日生活的窘迫不足掛齒,而今朝高中後的喜悅和放縱心情毫無邊際。後兩句生動地描繪出詩人神採飛敭的得意之態,活霛活現地展示了其內心的歡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句,將詩人志得意滿的狀態刻畫得十分逼真;“一日看盡長安花”則用誇張的手法,進一步烘托出其內心的狂喜。全詩節奏明快,情韻竝生,是孟郊的代表作之一。

孟郊
孟郊,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爲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