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 另一譯法】
孔子一點也沒有四種毛病——不憑空揣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唯我獨是。
注釋
意:同臆,猜想、猜疑。
必:必定。
固:固執己見。
我:這裏指自私之心。
賞析
本章是孔子的弟子們對孔子日常言行態度等的一個概括。要用一句話概括孔子也很難,此處只從反面描述了孔子所沒有的、常人所常有的四種毛病。
“絕四”是孔子的一大特點,這涉及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人只有首先做到這幾點纔可以完善道德,修養高尚的人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毋(wú)意:不憑空猜測。 毋 :不,不要。 意:揣測、臆測 。
- 毋必:不絕對肯定。 必:絕對、一定 。
- 毋固:不固執己見。 固:固執、拘泥 。
- 毋我:不自以爲是。 我:這裏指以自我爲中心 。
翻譯
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爲是 。
賞析
這段話簡潔而深刻地刻畫了孔子爲人處世的態度與修養境界。「毋意」提醒人們避免毫無根據的主觀猜測,強調做事要基於事實;「毋必」讓人們學會留有餘地,認識到事情的發展可能存在多種結果,不能過於絕對化;「毋固」告誡人們不要頑固不化,對待不同觀點與變化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毋我」則是一種放下自我執念的修養,不讓自我的偏見影響對事物的判斷。這四點涵蓋了人們在思維、決策與人際交往中的常見弊病,展現了孔子追求中正、通達、謙遜與理性的人生智慧,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啓示意義,指導人們不斷提升自我修養,以更加客觀、理性、豁達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衛靈公篇 》 —— [ 周 ] 孔子
- 《 孝經·諫諍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三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二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