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緣起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衆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衆,恭敬圍繞,而爲說法。
拼音

譯文

釋迦摩尼佛當年周遊列國,到處在教化。這次到達了廣嚴城。佛說‘藥師經’的時候是坐在樂音樹下,而不是菩提樹下,佛在樂音樹下開講,與大衆比丘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在旁邊聽法。無量大衆,恭敬圍繞而爲說法。

注釋

薄伽梵是佛的十個名號之一,這是唐代梵文翻譯;西藏、南印度譯成婆噶瓦、巴噶瓦。 廣嚴城。廣嚴城的梵語叫毗耶離,在中印度,是最富庶、最安樂的地方,維摩詰居士就住在這個城市。

賞析

要真正瞭解‘藥師經’,必須先徹底瞭解‘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法華經’也同‘金剛經’、‘阿彌陀經’一樣,是中國佛經界流通最廣、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一部經。但是,‘法華經’是中國天台宗必讀的一部大經。佛在‘法華經’中說,佛法沒有三乘道,只有一乘,就是這麼一件事。佛出世修行、成道、度人、弘法,只爲一件事,至於究竟這件事是什麼事,沒有說明。佛不只是爲了生死,了生死是一件小事,佛是爲一大事因緣而出世。‘法華經’的奧祕,以禪宗的話來說,處處都是話頭,所謂話頭,就是處處都是問題。 我們平常唸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只是‘法華經’的一品而已。‘法華經’還講到藥王菩薩,它與‘藥師經’意義相同。要了解‘藥師經’的奧祕,就必須先好好研究‘法華經’的‘藥王品’,此外,也要把《大藏經》中《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抽出來研究。 綜合以上所說,要了解‘藥師經’,必須配合‘法華經’下列四品一起研究: 一法華經第五品藥草喻品 二法華經第七品化城喻品 三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 四法華經第二十三品藥王菩薩本事品 要把這四品參透,這裏面都是話頭,要知道每一部經都是修持的法門,如果不瞭解這四品的真義,就永遠不會懂得‘藥師經’的修持。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啓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