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 第二十八品 ·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拼音

所属合集

#金剛經

譯文

須菩提,如果菩薩以充滿恆河沙那樣多的七寶世界來佈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沒有我人衆生壽者相的話,就得以安忍於無上正等正覺心,這位菩薩勝過前位菩薩所得的功德,須菩提,因爲菩薩不受福德的緣故。須菩提對佛說:世尊,菩薩不受福德,這話怎麼說?須菩提,菩薩所作的福德,不以爲真實有,不貪戀執著,所以說不受福德。

注釋

忍: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嗔心,安住於道理而不動心。即忍受不順利境遇而以佛法超脫。 貪著:貪婪執著。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啓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