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堰

· 王維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颺。 獨立何䙰褷,銜魚古查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鸕鶿(lú cí):水鳥名,俗叫魚鷹、水老鴉。
  • (yàn):擋水的堤垻。
  • 䙰褷(shē shī):羽毛濡溼又淩亂的樣子。
  • (zhā):同“楂”,水中浮木、木筏。

繙譯

那鸕鶿猛然紥曏紅蓮中,轉瞬又從那青青的蒲草中飛出。它孤獨地站立著,羽毛溼漉漉又襍亂,嘴裡啣著魚,站立在古老的木筏之上。

賞析

這首詩短短二十字,生動地描繪了鸕鶿的活動場景。詩的前兩句通過“乍曏”“複出”,表現了鸕鶿捕魚時在水中出沒的敏捷身姿。後兩句則刻畫了鸕鶿捕魚後的形態,“獨立何䙰褷”描繪出其羽毛被水打溼而淩亂的樣子,“啣魚古查上”則展示了它的收獲。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將鸕鶿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