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
如是睹陰界,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爲主,趣空寧舍賓。
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
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
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
戰勝不謀食,理齊甘負薪。
予若未始異,詎論疏與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微塵念:指微小的煩惱念頭。
- 橫有:意外地擁有。
- 朝露身:比喻生命短暫如朝露。
- 陰界:佛教術語,指六道輪迴中的陰間世界。
- 趣空:追求空無,指佛教中的空性觀念。
- 寧舍賓:寧願捨棄賓客,即捨棄世俗的交往。
- 洗心:淨化心靈。
- 詎懸解:怎能解脫。
- 迷津:迷茫的境地。
- 因愛果生病:因爲貪愛而產生疾病。
- 色聲:指外界的色相和聲音。
- 浮幻:虛幻不實。
- 四達:四方通達,指無所不知。
- 萬殊:萬物。
- 負薪:揹負柴火,比喻生活艱辛。
翻譯
一旦心中生起微小的煩惱念頭,就意外地擁有了如朝露般短暫的生命。 如此看待陰間的世界,哪裏還能安置自我呢? 執着於有形之物固然是主宰,追求空無又怎能捨棄世俗的交往。 淨化心靈怎能真正解脫,領悟真理卻仍在迷茫之中。 因爲貪愛而產生疾病,從貪婪開始才感覺到貧窮。 外界的色相和聲音並非虛妄,虛幻不實才是我的真實。 無所不知又能如何遣散,萬物又怎能被塵埃覆蓋。 胡生只需高枕無憂,寂寞時又與誰爲鄰? 戰勝慾望不必謀求食物,道理上甘願揹負生活的艱辛。 我若未曾有所不同,又何必論及疏遠與親近。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對佛教哲理的深刻體悟和表達。詩中,王維通過對「微塵念」、「朝露身」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對生命短暫和世事無常的感慨。他探討了「有」與「空」的哲學問題,指出執着於物質或追求空無都不是解脫之道。詩的後半部分,王維提出了因貪愛而生病、因貪婪而覺貧的觀點,強調了內心的淨化和真理的領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王維深邃的內心世界和對佛教哲理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