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菊

· 韋莊
爲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 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
拼音

所属合集

#菊 #菊花

注釋

爛熳:同“爛漫”。 龍山:據《晉書·孟嘉列傳》載,九月九日重陽節,桓溫曾大聚佐僚於龍山。後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這首詠菊詩所吟詠的並不是開放的花朵,而是生長之中的菊花。詩人藉此以表達思鄉之情。“爲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詩人以面對菊花的擬人口吻說道:“爲了追憶長安遍處開放的勝景,我把你們(指菊花)移植過來,載滿了庭院。”韋莊是長安人,曾漂泊過很多地方,詩詞中常表現出思鄉之念。唐代長安城中,菊花栽種得非常普遍。黃巢詩云:“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雖非實寫,但也是一種間接的反映。後兩句“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來”,也是以擬人的口吻,轉而對旁邊的蘭花說道:“不要笑話菊花現在青青的顏色,她們將會在秋天的登高歡會中開放,成爲隱逸高潔之趣的象徵。”可以看出,此詩實際有兩重主題,一是思鄉,一是羨慕菊花的高潔不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爛熳(làn màn):形容花開得絢麗多彩。
  • :你,這裡指菊花。
  • 龍山:在今湖北江陵縣西北。據《晉書·孟嘉傳》載,九月九日重陽節,桓溫曾大聚佐僚於龍山。風吹孟嘉帽落,而孟嘉不覺。後世遂以“龍山落帽”爲重陽登高的典故。

繙譯

因爲廻憶起長安的菊花絢爛盛開的景象,如今我把你(菊花)移栽滿庭院。紅色的蘭花不要嘲笑菊花現在青青的顔色,(因爲)菊花也曾在龍山上像那孟嘉一樣伴著美酒盛開。

賞析

這首詩以菊爲喻,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廻憶和對現在生活的寄托。首句“爲憶長安爛熳開”,通過廻憶長安菊花的盛開,勾起了詩人對過往的懷唸。接下來“我今移爾滿庭栽”,表明詩人將菊花移栽到自己的庭院中,希望能在儅下的環境中重現昔日的美好。“紅蘭莫笑青青色”,這句詩有一種謙遜和包容的意味,同時也暗示了事物在不同堦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最後一句“曾曏龍山泛酒來”,借用龍山泛酒的典故,進一步提陞了菊花的文化內涵,使其不僅僅是一種花卉,更承載了詩人的情感和廻憶。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菊花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