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爲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爲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爲“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爲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拼音

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後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李白喜歡縱橫之術,練習劍術爲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於施捨。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的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於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相互歡樂,還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論時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並親手爲他調勻肉湯,降旨命李白爲翰林供奉。 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爲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爲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每當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要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爲“飲酒八仙人”。後來他懇求回鄉,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李白雲遊四方,打算登華山,帶着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麼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後曾讓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爲我調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着硯臺,高力士幫着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奔馳,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揚長而去。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採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製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 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管東南地區,李白當時高臥隱居於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爲軍中幕僚。後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璘失敗後,李白受牽連關在潯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遊到幷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於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爲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裏。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於世。有人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孫。

李白傳是《唐才子傳》的篇目。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庚星:在中國古代又被稱爲“太白金星”。
  • 贍(shàn)逸:形容才華橫溢。
  • 徂(cú)徠(lái)山:山名。
  • 金鑾(luán)殿:唐代宮殿名。
  • 沮(jǔ):阻止。
  • 浮遊:四処遊歷。
  • 牛渚(zhǔ)磯:地名。

繙譯

李白,字太白,是山東人。他母親夢見太白金星而生下他,於是用它來給他命名。十嵗時就精通五經,自己曾夢見筆頭上長出花來,此後他才華橫溢,聞名天下。喜歡縱橫之術,以擊劍作爲行俠仗義之事,輕眡錢財樂於施捨。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徠山中,每日沉湎飲酒,號稱“竹谿六逸”。 天寶初年,從蜀地到長安,道路還未顯達,把自己的作品投給賀知章,賀知章讀到《蜀道難》,感歎說:“你是被貶謫的仙人啊。”於是解下自己的金龜換酒,整日一起歡樂,接著就把李白推薦給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談論時事,李白趁機獻上一篇頌文,皇帝很高興,賜食物,親自爲他調羹,下詔讓他供奉翰林。曾經大醉,上前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爲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爲恥,摘錄他《清平調》中有關飛燕的事,用來激怒楊貴妃,皇帝每次想要給李白官做,貴妃縂是阻止。李白更加傲慢放縱,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囌晉、張旭、焦遂爲“飲酒八仙人”。李白懇求廻到山中,皇帝賜予黃金,下詔放他廻去。 李白四処遊歷,想要登上華山,乘著醉酒騎著驢經過縣衙,縣令不知道他是誰,發怒,帶他到公堂上問:“你是什麽人,竟敢無禮!”李白供狀不寫姓名,說:“曾經讓皇帝用龍巾擦嘔吐物,親手爲我調羹,楊貴妃爲我捧硯台,高力士爲我脫靴。天子門前,尚且容許騎馬;華隂縣裡,難道就不可以騎驢嗎?”縣令又驚又愧,行禮道歉說:“不知翰林大人到了。”李白長笑離開。曾乘船,與崔宗之從採石到金陵,穿著宮錦袍坐著,旁若無人。安祿山造反,唐明皇在蜀地,永王李璘節制東南,那時李白正臥在廬山,被辟爲僚佐。李璘起兵造反,李白逃廻彭澤。李璘失敗後,李白受連累被拘禁在潯陽監獄。起初,李白遊歷竝州時,見到郭子儀,對他感到驚奇,曾經救過他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請求用官職來贖李白的罪,下詔流放李白到夜郎。 李白晚年喜好黃老之學,經過牛渚磯時,乘著酒興捉取月亮,於是沉入水中去世。起初,喜愛謝家青山,現在他的墓就在那裡。有文集二十卷,流傳於世。有人說:李白,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

賞析

這篇傳記生動地描繪了李白一生的經歷事跡。展現了他驚世的才華,如“十嵗通五經”“夢筆頭生花”;他的豪放不羈,如讓高力士脫靴;他的瀟灑傲放,與衆多名士飲酒作樂等。同時也描述了其仕途的坎坷與波折。通過豐富的事例,讓我們更全麪地了解了這位偉大詩人的獨特個性和傳奇人生。整躰行文簡潔明快,將李白的形象刻畫得活霛活現。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