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 王維
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拼音

注釋

又示:王維有七絕《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一首,此詩即繼之而作,故云“又示”。 羅:《全唐詩》校:“一作塵。” 世喧:塵世的喧囂。 策:扶。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質輕而堅實。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堅老者可爲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安得:怎樣才能。(shě):擺脫。 羅網:原指捕捉鳥獸的工具,這裏比喻塵世的束縛。 拂衣:表示決然離去。 世喧:世俗的喧鬧。 悠然:閒適的樣子。 :拄着。 藜杖:用藜莖做的手杖。 桃花源:這裏指避世隱居的地方,源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象徵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翻譯

怎樣才能擺脫塵世的束縛,毫不留戀地告別世俗的喧囂呢?我悠閒自在地拄着藜杖,想要回到那如桃花源般的寧靜之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塵世喧囂的厭倦和對寧靜隱居生活的嚮往。詩的前兩句「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直接表達了詩人想要擺脫世俗束縛的願望,體現了他對紛擾塵世的不滿。後兩句「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通過描繪詩人悠然拄杖、嚮往桃花源的情景,進一步強化了他對隱居生活的追求。整首詩簡潔明快,意境清新,用簡潔的語言傳達出了深刻的情感和對理想生活的憧憬。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