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 柳永
天閣英遊,內朝密侍,當世榮遇。漢守分麾,堯庭請瑞,方面憑心膂。風馳千騎,雲擁雙旌,向曉洞開嚴署。擁朱轓、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 吳王舊國,今古江山秀異,人煙繁富。甘雨車行,仁風扇動,雅稱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賢,非久定須歸去。且乘閒、孫閣長開,融尊盛舉。
拼音

所属合集

#永遇樂

注釋

天閣:即尚書檯,宋時爲尚書省。此指朝廷。英遊:指才德出衆的人。 內朝:周時的三朝之一,與外朝相對而言。此指宮廷之內。密侍:皇帝身邊的親倖之臣。 榮遇:榮耀的際遇。 漢守分麾:意謂奉旨出任州官。麾,旌旗之蜀,作指揮用。 堯庭請瑞:意謂受到皇帝的委任和得到爲官的憑證。堯庭,指朝廷。瑞,符信。《周禮》鄭玄注:“人執以見曰瑞。瑞,符信也。” 方面:指一方的軍政事務。心膂:心和膂(脊骨)都是人體重要部分,因以喻親信作爲骨幹的人。《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入作心膂,出爲爪牙。” 雙旌:唐節度使初授,辭兵部之日,賜雙旌雙節。(見《新唐書百官志外官》)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 “向曉”句:意謂拂曉時,威嚴的官署門扉打開。 朱轓:此指貴者所乘之車。轓,車兩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遮蔽塵泥。《漢書景帝紀》:“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來暮:意指稱頌地方官吏。《後漢書廉範傳》載:廉範調任蜀郡太守。舊制爲防火災,禁止百姓夜間點火做工。廉範到任後撤銷禁令,命百姓儲水嚴防。百姓稱便,作歌稱頌他:“廉叔度(範),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後即以來暮爲稱頌地方官吏的典故。 吳王舊國:指蘇州。春秋吳國建都於此,故云。 甘雨車行:即甘雨隨車。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百里嵩字景山,爲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輒澍。東海、祝其、合鄉等三縣父老訴曰:‘人等是公百姓,獨不迂降。’回赴,雨隨車而下。”後甘雨隨車成爲稱頌地方長官德政的用語。 仁風扇動:謂仁惠之政如和風吹拂。《晉書袁宏傳》:“時賢皆集,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別執其手,顧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柳宗元《陽城遺愛碣》:“昔公之來,仁風扇揚。” 雅:甚。安黎庶:讓黎民百姓安居樂業。 棠郊成政:施行惠政。《詩召南甘棠》讚頌周召公巡視南國,在郊野棠樹陰下聽訟斷案。後因以棠陰、棠郊爲惠政。 槐府:即槐廳,宋時學士院中的廳名。舊傳居此閣者多入相。 孫閣:孫氏府宅。本指三國時吳國孫氏之府第。此指貴人府第。長開:意謂廣納賢能之士。 融尊:和樂之宴。

賞析

爲了仕途的進取,柳永有時不得不走干謁求進的道路,以歌功頌德的詞作投獻給高官厚位之人,希求博得青睞,獲取升遷。這首《永遇樂》就是一首投獻之作。據薛瑞生考證,此詞乃慶曆七年(1047年)柳永在蘇州時,獻給蘇州太守滕宗諒的。(參見本詞“輯評”)此時,柳永已步入晚年。 如果說柳永在這首詞裏極盡歌功頌德之能事並不爲過。他先贊新任的蘇州太守是朝廷中才德出衆的人才,是皇帝身邊受親倖的臣子,受到當世榮耀的際遇。奉旨出任地方最高長官,是受到了皇帝的委任,帶着代表朝廷的符節,是蘇州這一方軍政事務的骨肱之臣。然後他渲染太守到任時的儀仗氣派:“風馳千騎,雲擁雙旌”,上任伊始就打開威嚴的官府大門。同時他的來臨受到了百姓們極爲熱烈的擁戴和稱讚:百姓們簇擁着他華貴的車騎,“喜色歡聲”,“處處”唱着讚頌的歌。諛詞聲中結束了詞的上片。 這位蘇州太守,上有皇帝的寵信,下有百姓的擁戴,可說是佔盡了“天時”與“人和”而只欠“地利”了。於是過片開頭,從“地利”落筆。作爲“吳王舊國”的蘇州,“今古江山秀異,人煙繁富”。至此,天時、地利、人和鋪設齊全,筆鋒一轉,進入人事德政的讚揚上。先贊太守的德政如“甘雨車行”,如“仁風扇動”,使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再預祝太守因政績非凡,不久定將召回朝廷另委重任,至此贊諛之詞已到極致,於是最後一韻兩句“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作意:敬請這位太守廣招賢能之士,把希冀乞求之意隱隱地透露出來。 已是晚年的柳永,作着搖尾乞憐之態,可見他始終不曾忘懷於名與祿的追求,也可見這位曾經自詡“白衣卿相”的浪子性格中那卑微的一角。我們自不必去因此而責備近千年前的古人,只可從更多的方面認識到柳永的悲劇。 柳永填此詞也是大用了一番匠心的,他層層寫來,分毫不亂;篇終點題,含而不露。他大量運用典故,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且不說滕公初到任,尚無實績可言,不如此又將如何;只說典故本身,古樸典雅,極其適合投獻之作,寫來端莊鄭重,諛而不諂。但無論如何,柳永在此,使詞這種形式,帶有了“應制”的“官場”意味。尤爲可悲的是,據《姑蘇志守令表》記載,這位滕太守到任不久即辭世西歸,柳永的一番苦心亦是付之東流了。
柳永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 227篇诗文

柳永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