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蘇軾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依風縈柳絮,絳脣得酒爛櫻珠。樽前呵手鑷霜鬚。

百步洪二首 · 其二 [] 蘇軾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輕舟弄水買一笑,醉中蕩槳肩相磨。 不學長安閭里俠,貂裘夜走胭脂坡。 獨將詩句擬鮑謝,涉江共採秋江荷。 不知詩中道何語,但覺兩頰生微渦。 我時羽服黃樓上,坐見

書吳道子畫後 [] 蘇軾

智者創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

與王元直 [] 蘇軾

黃州真在井底,杳不聞鄉國信息,不市比目起居何如?郎娘各安否?此中凡百粗遣,江上弄水挑菜,便過一日。每見一邸報,須數人下獄得罪。方朝廷綜覈名實,雖才者猶不堪其任,況僕頑鈍如此,其廢棄固宜。但有少望,或聖

初到黃州 [] 蘇軾

自笑平生爲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日喩 [] 蘇軾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爲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爲日也。日之與鐘、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

浣溪沙 [] 蘇軾

覆塊靑靑麥未蘇。江南雲葉暗隨車。臨皋煙景世間無。 雨腳半收檐斷綫,雪牀初下瓦跳珠。歸來冰顆亂黏鬚。

汲江煎茶 [] 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祭歐陽文忠公文 [] 蘇軾

嗚呼哀哉!公之生於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國有蓍龜,斯文有傳,學者有師,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爲。譬如大川喬嶽,不見其運動,而功利之及於物者,蓋不可以數計而周知。今公之沒也,赤子無所仰芘,

聚星堂雪 [] 蘇軾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斜飛正愁絕。 衆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無翠袖點橫斜,衹有微燈照明滅。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 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

浣溪沙 [] 蘇軾

醉夢醺醺曉未蘇。門前轣轆使君車。扶頭一琖怎生無。 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滴眞珠。淸香細細嚼梅鬚。

浣溪沙 [] 蘇軾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撚髭鬚。

范文正公文集敘 [] 蘇軾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