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
理楫雖雲遠,長途豈容盡。
山城忽前橫,喜及朗寧郡。
人煙頗稠集,阡陌少荒頓。
雞豚雜喧囂,竹木鬥清潤。
畏途多險艱,愁緒日苦困。
此邦庶樂土,一笑破孤悶。
前徵聞有陸,召僕屢顧問。
久陰忽新晴,天意與百順。
脂車復秣馬,欲發待明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理楫(jí):指理清船帆,準備啓程。
- 豈(qǐ):表示反問。
- 喜及:意外遇到。
- 朗寧:地名,指南寧。
- 阡陌(qiān mò):指田間小路。
- 豚(tún):豬。
- 畏(wèi):害怕。
- 孤悶:孤獨鬱悶。
- 前徵:前去征戰。
- 陸(lù):地名,指陸川。
- 召僕:召見僕人。
- 晙(jùn):時候。
翻譯
南寧
理清船帆雖然說是遙遠的事情,但漫長的旅途怎麼可能一下子就結束呢。 山城忽然出現在眼前,意外地來到了朗寧郡。 人煙相對較爲稠密,田間小路上少有荒涼之處。 雞豬混雜着喧囂聲,竹木間清新而潤澤。 害怕旅途多艱險,憂慮的情緒日日困擾。 這個國土是人們快樂的樂土,一陣笑聲打破了孤獨的鬱悶。 前去征戰的消息傳來,召見僕人多次詢問。 久違的陰霾突然消散,天意與百事順遂。 擦拭車轅,餵養馬匹,準備出發等待着明亮的時刻。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詩人在南寧旅行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山城、人煙、田間小路等景物,展現了南寧的風土人情。詩中表現了詩人對旅途的艱辛和憂慮,但也透露出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希望。最後一句表達了詩人準備出發的決心和期待。整首詩語言簡潔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旅途的感悟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仲夏廿二日同吳石湖蘇一齋楊麟山會王鶴城別業漫賦四首 》 —— [ 明 ] 孫承恩
- 《 游龍淵寺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和戴龍山喜雨韻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六月廿七日諸君子會予草堂次前韻四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和張陽峯山行詩五首五佛寺 》 —— [ 明 ] 孫承恩
- 《 再吟送燕 》 —— [ 明 ] 孫承恩
- 《 洞仙歌 · 中秋無月和徐少湖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五十 韓淮隂侯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