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及泉:指到達泉下,即死後。
- 忍聞誓母:忍心聽到母親發誓。
- 歷郡:經過多個郡縣。
- 乃見尋親:才得以見到尋找的親人。
- 永豐逆旅:永豐的旅店。
- 何如:如何,怎麼樣。
- 穎谷封人:穎谷的守穀人,這裏指隱居的人。
翻譯
死後忍心聽到母親發誓,經過多個郡縣才得以見到尋找的親人。 請問永豐的旅店,如何比得上穎谷的隱居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親情的深切思念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及泉忍聞誓母」一句,通過「及泉」和「忍聞誓母」的對比,突出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不捨。而「歷郡乃見尋親」則進一步以實際行動來體現對親情的執着追求。後兩句通過對比「永豐逆旅」和「穎谷封人」,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淡漠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體現了作者內心的超脫和對簡樸生活的渴望。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
宋褧的其他作品
- 《 江浙省段照磨吉甫於予爲同年友至順癸酉會於吳門今春書來寄近詩十餘首遂和其次韻張伯雨新居四絕句以答時同年 》 —— [ 元 ] 宋褧
- 《 送王伯修內翰奉母之官南臺御史 》 —— [ 元 ] 宋褧
- 《 早春馬上即景書懷呈張孟功左司 》 —— [ 元 ] 宋褧
- 《 送張掌儀詩 》 —— [ 元 ] 宋褧
- 《 聽雨樓 》 —— [ 元 ] 宋褧
- 《 詹事府承宣使方君恕還岳陽 》 —— [ 元 ] 宋褧
- 《 濟南張侯至大二年奉御香禱旱歷山舜祠雨應是年十二月也 》 —— [ 元 ] 宋褧
- 《 竹枝歌三首送餘德輝還池州 》 —— [ 元 ] 宋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