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祐七年十一月朔小雪既上英宗皇帝入太廟祀享致齋萬姓瞻仰喜而賦詩
五夜飛花合御溝,鑾輿拂曉建龍斿。
千官玉佩開黃道,九陌瓊枝照綵旒。
皓色潛消鳷鵲殿,清光欲近鳳凰樓。
遙想齋宮祠祀罷,天恩應共海波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延祐七年:元朝的一個年號,具體指公元1320年。
- 朔:農曆每月的第一天。
- 太廟:古代皇帝的宗廟。
- 祀享:祭祀供奉。
- 致齋:齋戒,指在祭祀前潔淨身心,以示虔誠。
- 五夜:指深夜。
- 飛花:比喻雪花。
- 御溝:宮中的水溝。
- 鑾輿:皇帝的車駕。
- 龍斿(lóng yóu):龍旗,皇帝的旗幟。
- 千官:衆多的官員。
- 玉佩:官員佩戴的玉製飾品。
- 黃道:指天子行走的道路。
- 九陌:指京城中的大道。
- 瓊枝:比喻樹枝上的積雪。
- 綵旒(cǎi liú):彩色的旗幟。
- 皓色:潔白的顏色。
- 鳷鵲殿(zhī què diàn):宮殿名。
- 清光:清澈的光輝。
- 鳳凰樓:宮中的樓閣。
- 齋宮:祭祀前齋戒的地方。
- 祠祀:祭祀。
- 天恩:皇帝的恩澤。
- 海波流:比喻恩澤廣大無邊。
翻譯
在延祐七年的十一月初一,小雪紛飛,皇帝的車駕拂曉時分出發前往太廟進行祭祀。衆多官員佩戴着玉佩,走在天子行走的黃道上,京城的大道上彩旗飄揚,映照着樹枝上的積雪。潔白的雪花悄悄覆蓋了宮殿,清澈的光輝似乎要接近鳳凰樓。遙想齋宮中祭祀完畢,皇帝的恩澤應該如同海波一樣廣泛流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朝時期皇帝在冬日小雪中前往太廟祭祀的盛大場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五夜飛花」、「九陌瓊枝」等,生動地展現了雪中的宮廷景象。通過對細節的精緻刻畫,如「千官玉佩開黃道」,體現了祭祀儀式的莊嚴與隆重。結尾的「天恩應共海波流」則表達了對皇帝恩澤廣被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