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餘輝:夕陽的餘暉。
- 風煙:風和煙霧,常用來形容景色或氣氛。
- 遠恨:深遠的遺憾或怨恨。
- 芳意:美好的意境或情感。
- 巢鶴:築巢的鶴,常用來象徵高潔或長壽。
翻譯
相見時珍惜夕陽的餘暉,一同前行登上古老的寺廟。 風和煙霧交織着遠方的遺憾,山水之間蘊含着美好的意境。 車馬不要急於歸去,留下來觀賞築巢的鶴飛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友人一同遊覽古寺的情景,通過「風煙結遠恨,山水含芳意」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車馬莫前歸,留看巢鶴至」則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希望與友人共同欣賞自然之美,延長這份難得的相聚時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自然的熱愛。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