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陸肱歸吳興

· 李頻
雪後江上去,風光故國新。 清渾天氣曉,綠動浪花春。 勸酒提壺鳥,乘舟震澤人。 誰知滄海月,取桂卻來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渾:清澈與渾濁。這裡指天氣晴朗,空氣清新。
  • 震澤:古稱太湖爲震澤。
  • 滄海月:指海上的明月。
  • 取桂:古代神話中,月宮有桂樹,取桂指取得桂冠,比喻取得榮譽或成就。
  • 卻來秦:卻,反而;秦,指長安,古時長安爲秦地。這裡指取得榮譽後返廻長安。

繙譯

雪後,你乘船從江上離去,風光依舊,故國煥然一新。 清晨的天氣清澈而新鮮,綠色的波浪在春天的氣息中湧動。 提著酒壺的鳥兒似乎在勸酒,乘舟的人是太湖邊的居民。 誰知道那滄海之上的明月,取得桂冠後反而廻到了長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雪後江上的景色,以及友人離去的情景。詩中,“雪後江上去”一句,既點明了時間地點,又隱含了離別的情感。後三句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最後兩句則通過神話典故,寓意友人將取得榮譽後返廻長安,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