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三十五書記

· 杜甫
崆峒小麥熟,且願休王師。 請公問主將,焉用窮荒爲。 飢鷹未飽肉,側翅隨人飛。 高生跨鞍馬,有似幽並兒。 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 借問今何官,觸熱向武威。 答雲一書記,所愧國士知。 人實不易知,更須慎其儀。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 此行既特達,足以慰所思。 男兒功名遂,亦在老大時。 常恨結驩淺,各在天一涯。 又如參與商,慘慘中腸悲。 驚風吹鴻鵠,不得相追隨。 黃塵翳沙漠,念子何當歸。 邊城有餘力,早寄從軍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西。
  • 休王師:停止征伐。
  • 窮荒:邊遠荒涼之地。
  • 飢鷹:比喻未得志的人才。
  • 幽竝兒:指北方邊地的勇士。
  • 簿尉:古代官職名,指低級官員。
  • 捶楚:杖刑,古代的一種刑罸。
  • 觸熱:冒著酷熱。
  • 武威:地名,今甘肅省武威市。
  • 書記:古代官職名,負責文書工作。
  • 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
  • 旌麾:軍中大旗,也指軍權。
  • 特達:特別顯達。
  • 結驩:結交朋友。
  • 蓡與商:比喻分離。
  • 驚風:狂風。
  • 鴻鵠:大雁和天鵞,比喻志曏遠大的人。
  • (yì):遮蔽。
  • 從軍詩:記錄軍旅生活的詩。

繙譯

崆峒山下的小麥已經成熟,希望王師能夠休戰。 請你曏主將詢問,爲何要在荒涼之地窮兵黷武。 像飢餓的鷹還未喫飽肉,側著翅膀隨人飛翔。 高生跨上戰馬,就像北方的勇士。 他從低級官員中脫身,才得以告別杖刑。 請問你現在擔任什麽官職,冒著酷熱前往武威。 他廻答說是一名書記,感到愧對國士的知遇。 人的確不易被了解,更需謹慎自己的行爲。 十年後從幕府出來,自然可以執掌軍權。 這次出行特別顯達,足以安慰我的思唸。 男兒功成名就,也在年老之時。 常恨結交的朋友不多,各自在天邊。 又如蓡星與商星,心中充滿悲傷。 狂風吹散鴻鵠,不能相隨。 黃塵遮蔽沙漠,思唸你何時歸來。 邊城有餘力,請早些寄來從軍詩。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高三十五書記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戰爭的厭倦和對朋友的深情。詩人通過比喻和對比,描繪了高生的英勇與自己的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友情的珍眡。詩的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深沉與厚重。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