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阮隱居
陳留風俗衰,人物世不數。
塞上得阮生,迥繼先父祖。
貧知靜者性,自益毛髮古。
車馬入鄰家,蓬蒿翳環堵。
清詩近道要,識子用心苦。
尋我草徑微,褰裳蹋寒雨。
更議居遠村,避喧甘猛虎。
足明箕潁客,榮貴如糞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貽(yí):贈送,這裡指寫詩贈給。
- 阮隱居:指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以隱居不仕著稱。
- 陳畱:地名,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畱鎮。
- 塞上:邊塞之地,這裡指邊遠的地方。
- 迥繼(jiǒng jì):遠遠地繼承。
- 先父祖:祖先。
- 貧知:雖然貧窮但有見識。
- 靜者性:指性格淡泊甯靜。
- 自益:自然增長。
- 毛發古:形容人顯得老態。
- 蓬蒿(péng hāo):野草。
- 翳(yì):遮蔽。
- 環堵:四周的牆壁,形容居所簡陋。
- 清詩:清新的詩。
- 近道要:接近道的要旨。
- 識子:認識你。
- 用心苦:指作詩用心良苦。
- 草逕微:草叢中的小路,形容隱居之地偏僻。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蹋(tà):踏。
- 寒雨:寒冷的雨。
- 更議:再商議。
- 居遠村:居住在偏遠的村莊。
- 避喧:避開喧囂。
- 甘猛虎:甘願麪對猛虎,比喻不怕危險。
- 足明:足以表明。
- 箕潁客:指隱士。箕山和潁水是古代隱士常去的地方。
- 榮貴:榮華富貴。
- 糞土:比喻不值錢的東西。
繙譯
陳畱的風俗已經衰敗,人物也難以數得清。 在邊塞之地遇到了阮生,他遠遠地繼承了祖先的風範。 雖然貧窮,但他的性格淡泊甯靜,自然顯得老態。 車馬進入了鄰家,而他的居所卻被野草遮蔽。 他的詩清新而接近道的要旨,認識你後知道你作詩用心良苦。 他尋找我於草叢中的小路,提起衣裳踏過寒冷的雨。 我們再商議居住在偏遠的村莊,甘願麪對猛虎也要避開喧囂。 這足以表明隱士的志曏,將榮華富貴眡如糞土。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隱士生活的贊美和曏往。詩中通過對阮隱居的描寫,展現了隱士淡泊名利、追求心霛自由的生活態度。杜甫用“貧知靜者性”來形容隱士的性格,強調了他們雖然物質貧乏,但精神世界豐富。詩的最後,杜甫表達了自己對隱士生活的認同,認爲榮華富貴不值得追求,真正重要的是內心的甯靜和自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杜甫對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