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至寂禪師

處世唯披衲,禪門幾歲寒。 法空無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門長掩,相逢草自殘。 有時尋道侶,飛錫度峯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披衲(pī nà):穿着僧衣,指成爲僧人。
  • 禪門:指佛教禪宗。
  • 法空:佛教術語,指一切法無自性,即一切事物都沒有固定的實體。
  • 性悟:指對佛性的領悟。
  • 飛錫:佛教用語,指僧人云遊四方。

翻譯

在世間,你只披着僧衣,禪宗的歲月裏你歷經多少寒冷。 你對佛法理解深刻,不受世俗污染,對佛性的領悟也不多言。 整日裏,你的門總是緊閉,偶爾相逢,草木也似乎自慚形穢。 有時你去尋找同道中人,手持錫杖,飛越山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禪師深居簡出、超然物外的生活狀態。詩中,「披衲」、「禪門」、「法空」、「性悟」等詞語,都體現了禪師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實踐。通過「門長掩」、「草自殘」等意象,詩人傳達了禪師與世隔絕、清靜自守的生活態度。最後兩句「有時尋道侶,飛錫度峯巒」,則展現了禪師雲遊四方、尋求心靈交流的修行生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禪師清淨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