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赴舉

世路□□久,嗟君進取身。 十年雖苦志,萬里託何人。 處困非乖道,求名本爲親。 惟應□□意,先與化龍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世路□□:世間的道路,這裏指人生的道路。
  • :嘆息。
  • 進取身:追求功名,投身仕途。
  • 苦志:辛苦的志向。
  • 託何人:依靠誰。
  • 處困非乖道:處於困境並不是違背正道。
  • 求名本爲親:追求名聲本是爲了家人。
  • 化龍鱗:比喻變化成才,成就非凡。

翻譯

人生的道路漫長而複雜,我嘆息你決心投身仕途。 雖然你已經辛苦追求了十年,但在這萬里之外,你又能依靠誰呢? 身處困境並不意味着違背了正道,你追求名聲本是爲了家人。 只希望你的意志堅定,早日成就非凡,如同變化成龍。

賞析

這首詩是朱慶餘送別友人赴考的作品,表達了對友人遠行求學的關切與祝願。詩中,「世路□□久」描繪了人生的漫長與不易,而「嗟君進取身」則體現了對友人追求功名的理解與支持。詩的後半部分,通過「處困非乖道」和「求名本爲親」來安慰和鼓勵友人,即使面臨困境,也不應放棄追求,因爲這一切都是爲了更好的未來和家人的期望。最後,「惟應□□意,先與化龍鱗」則是對友人未來的美好祝願,希望他能堅定意志,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厚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